媒体师大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报道我校坚持四个强化,做到四个精准,探索数字化资助育人新模式

  • 时间:2021-08-3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高校资助工作是后扶贫时代防止返贫的战略工程,是高校的民生工程和育人工程。作为省资助育人唯一试点高校,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探索出数字化资助育人新模式,促进了贫困生成长成才。教育部来校专题调研资助育人工作。学校作为唯一高校在全国资助育人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省委办公厅两次通过“信息专报”将我校资助育人取得的成效报送李锦斌书记等省委领导阅示。中国教育报等以“不需自揭伤疤,没有烦琐流程,安徽师大实现资助智能化,经济困难学生身边有个隐形资助人”为题报道我校资助育人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制度保障,实行精准管理

积极开展“三全育人”背景下制度和机制建设,实行精准管理。一是健全制度。制定《安徽师范大学“铸魂育人”实施方案》《安徽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实施方案》等22项制度,形成“一总多分”的制度体系。二是完善机制。将资助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要点和学院班子考核,定期召开工作研判例会,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学院统筹指导、班级主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构建了“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育人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资助育人。

二、强化智能认定,实现精准识别

研发认定量化指标体系,探索出新的认定模式,提升了认定的精准度。一是建立量化认定指标体系。对学生的消费情况、家庭状况和在校行为轨迹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赋分,建立量化认定指标体系,做到了既能区分是否是贫困生,又能区分不同困难等级。二是探索认定新模式。探索出“线上量化测评+线下实地回访验证”新模式。在线上量化认定的基础上,随机抽取市县开展全覆盖实地回访验证,校验认定的精准度。2020年认定贫困生4735人,占全校19.03%,精准度达99.24%。

三、强化人文关怀,做到精准资助

率先研发贫困生资助需求指标体系,实现了主动的、隐形的精准资助。一是建立量化需求指标体系。分析贫困生在校消费情况和生活费来源,构建数学模型,建立量化资助需求指标体系,计算出每位贫困生的资助需求,实施资助预警,主动展示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和金额。二是开展隐形精准资助。依据平台需求分析,实施“温暖相伴”工程,贫困生无须填写任何表格,直接向他们发放困难补助和学习生活用品,满足个性化资助需求。2020年,贫困生生均受助0.61万元。疫情期间应急资助被教育部疫情防控信息摘编采用。

四、强化成才导向,实施精准育人

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坚持“补弱项,强能力”的原则,利用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贫困生成长中存在的不足,实施精准育人。一是价值引领。创建“苔花”励志班,构建了以理想信念、励志自强等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课程体系,实现贫困生分层分类教育全覆盖。开办“苔花”周末剧场,将资助育人故事搬上舞台,让贫困生接受更为形象、生动的教育。2021年,励志班开展“四史”教育等7个专题培训,受益贫困生4735人;“苔花”周末剧场举办11场,受益贫困生1351人。开展“十佳自强之星”评选,实施“青春导航”工程,选树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每年全国仅10名)古孜里努尔和蔡张飞等一批贫困生典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二是专业指导。聘请导师和导生,设立校院两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通过开设专业知识辅导班和“一对一”学业指导,实施分类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模式,对资助大数据平台预警有挂科风险和已经挂科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专业辅导,有效的提升了贫困生学业成绩。本学年,先后从高年级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贫困生中聘请了150名导生,从教师和爱心企业家中遴选78名导师,为贫困生开展“一对一”的学业指导;面向新疆籍学生开设了普通话辅导班,面向高数等专业课程差的学生分别开设了相应辅导班。近年来,贫困生专业课程及格率大幅提升,毕业率100%。三是能力拓展。依托大数据分析,为能力较弱的贫困生设立“扶智、扶志”资助育人项目。2021年,指导1264名贫困生开展225项“双扶”项目研究。按照能力较弱的贫困生在校内,能力较强的在校外的原则,在校内勤工助学招聘时,平台自动提醒校内单位优先聘用资助育人效果评估70分以下的贫困生,并要求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既保证了能力较弱的贫困生兼职安全,又能提升综合素质。大力扶持贫困生参加学科竞赛,本学年贫困生获校级以上奖励882项。四是成效评估。建立资助育人“大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构建资助育人成效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对贫困生受资助前后思想、身心、学业、实践能力等情况的变化进行数据挖据和有效分析,对贫困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生活状况、家庭经济困难缓解状况等长期追踪,评估资助育人效果。截止目前,平台显示贫困生中资助育人效果评估60分(需要重点帮扶对象)以下的47人,占贫困生0.99%,远低于全校平均水平;贫困生就业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升学率高9.3个百分点、奖学金获取率高7.1个百分点、人均志愿服务时长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原文阅读地址:http://jyt.ah.gov.cn/tsdw/xszzglzx/yxcz/40462195.html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