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中国新闻网·安徽】安徽师大:大数据画像精准助学 拒“比惨”挣“同情分”

  • 时间:2021-11-0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今年开学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杨浩(化名)独自来到两千多公里之外的安徽师范大学报到时,该校为他准备了“爱心礼包”——免去学费、发放生活补助、报销机票、买齐生活用品……

“利用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能第一时间生成与家庭情况相匹配的资助方案,精准资助早一点送到。”该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晓宇说。刘晓宇所说的“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是由安徽师范大学自主研发的数据抓取和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对所有学生进行全方位画像,并能精准识别贫困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根据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菜单式”资助方案,从而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育人和精准评估。

大数据画像:科技手段助力人文关怀

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设计了9个二级指标、79个观测点,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赋分,建立了量化认定指标体系。

“这个贫困生量化认定指标体系是我们根据多年的学生工作和贫困生认定经验反复论证制定的,每个观测点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做到了既能区分是否是贫困生,又能区分贫困生的不同困难等级,大数据画像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就在于此。”平台主要研发人、该校学生处副处长项家春介绍说。

过去,学生困难等级认定,往往需要学生通过“比惨”来争取“同情分”,测评小组成员对学生家境情况的判定也存在不少主观性,无意中也对困难学生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如今,平台的上线实现了精准的量化赋分。为了验证平台画像的准确性,该校从2019年开始进行实地回访验证。数据显示,平台认定的精准度高达99.24%。

学生经济困难情况是动态变化的,为了保证大数据画像的准确性,该校将数据库关联学生档案,全方位信息会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分值也随之适时变化。项家春说:“这样使得学生困难等级可以每年精准更新,而不再需要学生反复填表、到地方政府开证明盖章。”

菜单式资助:总有一款适合你

“平台会跟踪分析困难学生在校消费情况和生活费来源,构建数学模型,计算个人资助需求,实施消费预警和资助预警,实现‘一生一策’的精准帮扶。”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金捷介绍说,“总有些懂事的孩子节俭得让人心疼,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帮助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安心地把书读下去。”全部资助经费点对点发放,不需“自揭伤疤”,不需第三方证明。

“困难的学生各有各的困难,大数据画像为有针对性开展帮扶提供了基础。”刘晓宇说,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学生,系统定期推送路费和日常生活补助;对于家庭突遭重病或自然灾害的学生,系统及时推送临时困难补助;对于家庭困难短期内无法缓解的学生,系统会提示办理助学贷款并提示所需的材料和办理流程。

今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7月21日凌晨,学校立即启动“一缕阳光”应急微资助项目,根据受灾程度,按照500元/人和1000元/人标准向86名受灾学子发放资助资金5.5万元,7月22日资助金全部发放上卡。

“‘应急微资助’是智慧资助体系中的最灵活的一种资助方式。”项家春说,系统动态跟踪数据,跳过繁琐流程,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应助尽助、及时救助。大到家庭突发变故,小到一套考研辅导书、一件棉衣、一张返乡车票……“一缕阳光”既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也为贫困生们想买却舍不得买的学习生活必需品买单。

系统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学生资助系统,外加应急微资助、隐形资助、“暖春、暖冬、暖学、暖途”四暖相伴资助……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化身成贫困生身边的隐形资助人,将党和政府、学校的温暖第一时间送到学生身边。据介绍,仅2020年,该校就有23154余人次困难学生,获得各类资助3047万元。

成长型资助:贫困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

“助困是基础,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更高境界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该校党委书记胡朝荣表示,相比较而言,由于受家庭经济背景、义务教育背景、社会交往背景等影响,经济困难学生比普通大学生需要更多的成长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在保障型资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为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引和提升帮扶。

作为安徽省资助育人探索试点的唯一高校,为了做好“扶智”和“扶志”,安徽师大不断探索提升成长型资助育人模式,设立了十一个大类成长型支持项目,帮助贫困生在学业导航、学习培训、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展提升。并在安徽首创研发了资助育人成效评估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育人效果评分,找出贫困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自动推荐其参加相应的成长型支持项目,补弱项、强能力,并做好跟踪管理,有效实现精准育人。

曾经辍学打工的2018级社体专业本科生蔡张飞,通过平台的精准资助和成长型资助项目引导,携笔从戎,建功军营,退役复学后积极参加“五四”爱心学校志愿者服务、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等,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安徽师范大学还创建了面向全体贫困学生的“开放式”教学与实践活动平台——“苔花”励志班,构建了理想信念、励志自强、感恩奉献等八大模块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实践、集中+自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鼓励每位贫困生每年完成28个学时的学习任务。区别于专业学习,“苔花”班更加注重解决贫困生在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实现全校贫困生分层分类提升型教育的全覆盖。

“我们要正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成长时的特殊需求,在保障型资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针对困难学生的成长型资助的力度。”胡朝荣说,只有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才能切实改变贫困生家庭面貌,从而通过教育手段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田超)


原文阅读地址:http://www.ah.chinanews.com.cn/news/2021/1101/291465.shtml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