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端明:
“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重点在乡村、关键在师资。虽然安徽省104个县(市、区)在2017年底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但‘城镇挤、乡村弱’问题依然存在。乡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补充难、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短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制约了乡村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工作质量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补充力度,引导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建立‘双减’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让教育回归其本质。首先,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家长转化观念,引导家长合理确定子女成长预期,不再为子女“理性选择”过重作用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其根本在于让家长摒弃唯分数的考核评价方式;其次,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改变、打破固有的‘重点思维’,保证每一位同学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再次,落实‘双减’政策需要社会力量的配合和支持,一方面需要发挥学校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事可干’,满足多样化成长的需求。因此构建学校和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协同育人格局是关键。”
原文阅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BAIFJKBKaUbh74knGnig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