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人头攒动,2022年春季学期大学生课后服务志愿者招募双选会正在这里举行。这是安徽师范大学连续第二个学期开展中小学课后志愿服务招募工作。
自教育部发布“双减”政策以来,课后服务师资少一直是困扰地方教育部门的一大难题。安徽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地方高水平大学,优质的学生资源成为解决“三点半难题”的重要助力。2021年10月,学校积极配合芜湖市教育局、团市委,成为首批课后服务“合伙人”(全市仅2所高校入选)。通过定向遴选的53名大学生志愿者,共在6所中小学承担了体育、舞蹈、器乐、合唱、国画、科普、演讲等课后服务课程,累计开展志愿活动约583小时,服务中小学生约4000余人次,成为芜湖市推进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能上好中小学的课后服务课吗?“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担任我校阅读鉴赏社团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两位志愿者和孩子们共读共赏一本书,和孩子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徐开亮在评价大学生志愿者时谈到,每一位大学生都非常认真,精心准备了课件,把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结合了起来,做得非常有趣。
“跟着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有了很多收获。”“课程非常生动、有趣,希望以后能有多一点这样的课程。”一学期下来,中小学的孩子们也纷纷表达了对课后服务课程的喜爱,对志愿者老师们的肯定。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2022年春季学期,安徽师范大学课后志愿服务项目作出相应调整,变定向遴选为公开招募,组建课后服务课程小组,遴选专业指导教师与用人学校共建“双导师”制,设计科学培训体系,填充优质服务内容,报名人数较首批招募翻了近3倍,大学生课后志愿服务项目也在大学校内和中小学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
在第二批招募中,15个承接社团共20余门课后服务科目同时向志愿者开放双选,共得到了来自全校18个学院729名学生的热烈响应,发布志愿招募意向的中小学由2021年的6所增加为15所。
课后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志愿者在实践中逐渐成长为有“大作为”的“小先生”,“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有个小女生在黑板上写‘不要紧张,加油’,当时特别感动。作为书法老师,从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握笔姿势开始,我用例子带着孩子们练习,看到大家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很有成就感。”文学院2020级卓越语文实验班的武梓寒今年又继续报名春季学期志愿者,对于即将开始的新学期,他充满期待。
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破解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师资难题”,化解孩子放学和家长下班不同步的“三点半难题”,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切实缓解了家长焦虑情绪,切实促进教育公平,营造了良好教育生态。课后志愿服务项目也逐渐成为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和“行知计划”招引和培育青年人才扎根创业、建立功立业的“强磁场”和“实验田”。
据悉,2022年秋季学期课后志愿服务工作将继续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调动学生社团作用,按需求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实现“团队化”管理,结合中小学学段特点,重点做好课程设计,提高课后志愿服务水平;加强项目跟踪,评估实施成效,形成志愿服务助力“双减”长效机制,促进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原文阅读地址:http://qwfb.chinareports.org.cn/shms/2022/0303/83764.html?164627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