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群人在日夜等待。他们中有从未见过爸爸的孩子,等待血洒战场的老父亲回家团圆;有在长津湖战役中幸存的耄耋老人,等待生死相隔的兄弟魂归故里;有当年扯着哥哥衣角送行的小妹,等待记忆中风华正茂的大哥梦里相见……
自2021年11月起,一场“为烈士画像、为烈士亲友圆梦”的公益活动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借由手中的画笔,将寥寥数语的烈士简介还原成清晰生动的英雄面庞,了却烈士亲属一生的牵挂。
2021年11月中旬,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段泓润结束了一整天的课程,在食堂吃了一碗牛肉面,匆匆赶往教室。
初冬的校园,草木萧萧。走在汇聚向教学楼的学生队伍中,段泓润紧了紧羽绒袄的领子,心事重重:是偏瘦还是偏胖?眼睛是细长还是圆鼓些?要先画面部轮廓还是先画帽子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已经让他思索了好几天。
画室到了,一股子融着墨香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打断了段泓润的思绪。一周前,一则为烈士画像的公益活动“征集令”在学生中引起轰动,段泓润从上百位报名的志愿者中脱颖而出,收到了一段仅47个字的烈士生平信息:“毕竟是给烈士画像,我怕画得不像,因为我不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子,心里也比较忐忑吧,有点慌。”
没有面容描述,段泓润找来烈士外甥的一张模糊旧照为参考;没有服饰介绍,他花了几个晚上翻阅史料、查看纪录片;对初稿不满意,他就一遍遍地听取烈士亲属的意见,反复修改打磨。
就这样,一位70年前牺牲在朝鲜风雪中、没有留下丝毫影像资料的陌生人,渐渐地在段泓润面前的画纸上有了线条、发丝和神情。“找到感觉那一刻我觉得是眼睛画完吧,觉得突然他有那种神情了。因为烈士的妹妹还在,现在是89岁了,她也是期盼着哥哥回家。烈士眼睛里应该既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坚毅、坚定的一种信念,也能看出一种温柔,一种对家人的想念。最后画出来,突然感觉,有那个交流了!我感觉我在跟烈士像在对话一样,他看着我,我看着他。我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他可能想问问‘你现在怎么样?现在国家怎么样?’我可能觉得‘啊呀,多亏了你们,没有您怎么有我呢?’感觉有这种跨时空的对话,这不是不隔了几代人相互见到,挺神奇的!”
今年刚满21岁的段泓润从小就爱画画,常在作业本上涂满了各种涂鸦,其中少不了英雄、打仗、胜利这些男孩子喜欢的元素,但这一次为烈士画像的过程却让他对这些有了新的认识:“小时候我也很喜欢军事这方面,就觉得中国人战无不胜、非常强大,单纯觉得英雄他就很厉害,他敢去堵枪口,他敢背着炸药包往上上。但是真正去了解,当时抗美援朝对抗美国军队那个差距这么大,正是因为我们有个坚定的信念,有党和国家给人民的支持在。他们就是一个个很普通士兵,但是他们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没有他们也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对烈士更有敬畏之心,我更觉得他们就是英雄,都是英雄!”
夜已深,居民楼里的光陆续熄灭,只剩大二学生程笑然的卧室里,依然亮着灯。委托人王启月老人颤抖的嗓音,不时在耳边响起。“敌人火力点太猛了,他在那个时候右腿也负伤了,他往上面扑,就牺牲了。”
今年90多岁的王启月与李家发相识于志愿军的新兵营。进入朝鲜战场前,两人曾拍过一张合影,却在那次的战斗中毁掉了。程笑然:“王启月爷爷他是李家发烈士的入团介绍人,他们十七八岁时候就相识相知,一起赴朝鲜抗美援朝。他就很想圆自己和李家发烈士这个合照的梦想,他要求要画出他们当年的那种精气神。”
笔尖在纸上磨出沙沙声,渐渐地,李家发双眼的轮廓由模糊变得清晰。那眼里噙着暖黄的光,仿佛带着程笑然穿越了七十年的时光,走入那个炮火不绝的夜晚。“李家发烈士尽管右腿已经负伤,但是为了让战友顺利突围,他选择用身体去堵敌人的枪口。他牺牲的时候年仅19岁,比我还要小一点。我画眼睛的时候,好像能看到他冲上去的时候,(眼神)透出来的坚定的目光,是那种不管敌人的枪炮攻击多猛烈都不会动摇的坚定。”
为了画好这幅“合照”,程笑然不厌其烦地与老人沟通。在老人一次次的讲述中,遥远陌生的英雄仿佛变成了身边熟悉的朋友:他认真对待每一次战地训练,踏实又勤奋;他担任临时通讯员时,总能出色完成任务,机智又细心;他在美军机空袭时,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粮食,勇敢又善良…… 程笑然:“我一边了解李家发烈士,一边修改画像,前后改了不下20遍。我想把一些东西展现在画像里,比如李家发烈士的表情应该是无畏、坚毅的,而王启月爷爷就觉得自己没有把他的小兄弟照顾好,很惭愧。这些我都想把它都画出来,表现在这张画面里,让看到这幅合影的人既能感受到他们作为战士的英勇无畏,又能感受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深意重。”
2022年春节前,画作完成。程笑然特地起了个大早,和学校老师一起,驱车数十公里,亲手将画像送给王启月。
两年多的战友情,是王启月这一生最放不下的牵挂。捧着这份特别的新年礼物,老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画像中,战友年轻的脸庞,让思念从此有了形状。“我俩真正是生死的战友,经常回忆,很想念我的战友。”
卢剑牺牲前一定想不到,和大哥的这场“团聚”,迟到了整整74年。
“这是俺叔不?像不?”“像,像……”
2022年1月28号,一场特殊的画像捐赠仪式在宿州市萧县白土镇举行,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为经历过长津湖战役的抗美援朝老兵卢致俭送来一幅“合影”画像。画中的两个人,是卢致俭和他的弟弟卢剑。
94岁的卢致俭用颤巍巍的双手摩挲着画纸,嘴里不停地呢喃“像啊,真像啊”。18岁的少年,依旧是分别时的模样,机灵、勇敢、爱笑。“俺老五(卢剑)死了,叫美国鬼子炸的,(老百姓)给他埋个坟,埋个坟写上名。几天(后)又来飞机,把坟给炸了。有时候做梦,打仗还见着他来。”
画像的作者、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三学生孙小可觉得,能为老人圆梦,自己很幸运:“我是受卢致俭爷爷委托画这幅画的,他希望能有一张和弟弟的合影。一想到他们那么多年没见了,我就想尽快地、高质量地完成好这个任务。这个寒假我一直在画,从早晨睁眼一直画到晚上。”
卢剑烈士身前只留下一张模糊不堪的素描画,这为画像增加了不少难度。五官、脸型只能参考90多岁的卢致俭的脸。服装、军帽的样式,孙小可需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才敢下笔:“最难的其实就是怎么把他们画得像一张合影。眼神需要互动,(两人)怎么显得又很亲,又不失军人那种气质。我妈妈反复地给我提意见,跟我说,卢剑烈士去世的时候,可能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一个憧憬,那样发自内心的一个笑容,笑容里面要包含很多故事。”
下笔画了第一张,觉得眼神不够坚定。再画第二张,感觉笑容有点僵硬…… 底稿画了一张又一张,孙小可始终觉得不满意。为了帮助女儿抓住人物的眼神和微表情,孙小可的妈妈主动给女儿当起了模特。“妈妈就给我当模特去摆表情,有时候我画多久她就在那里坐多久,陪着我。她让我观察她的眼神、她的笑容,教我一遍遍去体会,然后再下笔去修改,一直到卢致俭爷爷反馈说很像了。我几个星期画的一张画,却是烈士家属七十年的等待,就觉得我做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的,非常有意义的。”
就在画像捐赠仪式举办后的第12天,卢致俭老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老人卧室的书桌上,崭新的画像静静躺在一角,它像在告诉人们,老人的离去没有带着遗憾。
1949年6月,34岁的马保林牺牲在解放咸阳的战役中,未来得及看一眼新中国的曙光。
接到为马保林烈士画像的任务时,大三学生黄祎恒刚过完春节回到学校。放着还未收拾妥当的行李,他盯着手机信息里寥寥几句简介和马保林烈士儿子的一张照片,出了神:“有一张是他的大儿子的照片,拍了一张正面的非常端正的照片,90多岁了,已经年纪很大了。我从老人的眼睛里面看到了很多东西,希望、期望,想再见他的父亲一面。我当时心里是有一些压力的,我觉得必须得用我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就是倾尽我的全力。”
马保林烈士共有四个孩子,如今在世的只有一儿一女。大儿子马二力是兄弟姐妹中唯一还模糊记得点父亲模样的,老人家这两年身体趋弱,常在病榻上念叨着要按回族习俗接老父亲回家,哪怕是有张画像留给晚辈们也好啊。
得知这些信息,黄祎恒的脑海里一下子就闪现出自己家老太去世前的一幕:“我外婆她母亲,我们那边称呼都喊老太,也是80多岁去世的。当时我舅姥在外面给人家开大货车,一时半会赶不回来,老太就插着呼吸机在医院里面苦苦等待,等他的儿子回来,和他见最后一面。我在画画的过程中心情是沉重的,因为我不想让老人等太久,不想让老人带着遗憾走。”
这种从未有过的对生命流逝的紧迫感,催促着黄祎恒加快沉心创作的速度。接到任务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晚自习都坐在画室拐角的那把木凳上,细细勾勒,常常一抬眼已是深夜:“画出来之后,心里面的确有点想掉眼泪。34岁,他上面还有老人要他赡养,下面还有4个孩子需要他去养育,他为了我们中国的解放,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冲在了最前面,抵挡住了敌人的子弹,我觉得他做的真的太多了。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之中,如此安逸的情况下,不能忘了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个条件。他们壮烈牺牲了,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心里知道了就行了,我们也要付出行动真的去记住他们。”
春分时节,草长莺飞。在马保林烈士的家乡——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那勒寺村,由黄祎恒完成的烈士画像被端正摆放在其大儿子家堂屋的茶几上。窗外,漫川杏花竞芳菲,孩童的嬉笑声伴着春风与花香传来,一切正是马保林曾经期望的模样……
2022年1月8日,志愿者郑语盈完成了烈士郑家义的画像;2022年1月25日,志愿者陈如意完成了烈士王金生的画像;2022年3月初,志愿者彭鲲完成了烈士薛四伦的画像……他们离去时,风华正茂。如今描摹英烈容貌的志愿者们,也正青春!
每一幅画像的背后,都是一份绵延的亲情,是一段壮烈的故事,是一面照向当下的镜子,更是新时代的青年。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他们的致敬!
截至三月底,安徽师范大学志愿者们参与的“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已完成13幅烈士画像,并送至其亲友手中。这场为烈士画像的爱心接力,仍在继续……
原文阅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EOdqb83QNQJL3uGrSiCm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