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中国青年网】报道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赴黄山“调研黟县非遗,弘扬徽州文化”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 时间:2022-07-0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粉墙黛瓦五岳朝天,雕梁画栋四水归堂。”为深入探究徽州三雕非遗文化的浓厚魅力,切身感受三雕作品的巧夺天工之貌。2022年6月27日,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黄山“调研黟县非遗,弘扬徽州文化”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集体前往徽州雕刻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参观、调研活动。通过对博物馆投资者洪建华先生的采访,加深团队成员对于徽州非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记者了解到洪建华先生十六岁时,雕刻梦就在他心中深种,自踏入竹雕行业至今已有三十余载,即使几经挫折,期间从未中断过对竹雕技艺的钻研与作品创作。“当我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会下定决心坚持去做。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农村有着这么一句话:’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我们这个村子木雕石雕随处可见,那时我就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父母送我去学木工时,我清楚的知道,那不是我所热爱的。我不断地改行、不断的拜师求艺,先后拜访了四位师傅,加上自己看书钻研,才正式走上竹雕这条道路。”洪建华先生表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自己认定了一个目标,并为此坚持不懈的努力,总会取得成功。





洪建华投笔捉刀坚持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从十几平米的出租屋到耗资千万的博物馆,从名不见经传的竹雕爱好者到民间一级雕刻艺术家,从50元出售一件作品到作品被故宫博物馆等收藏。

在如今机械化高度普及的时代,洪建华先生始终保持着坚持手工制作的初心。“一件作品的创作周期或短或长,但在这段时间里,创作者的思想、情绪都可能产生波动,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迸发的新想法,都会使作品不断发生改变,它传达的概念与灵魂构成了手工制作的价值与意义。”

而面对记者提出的非遗技艺传承遭遇了哪些困境,“手工业受到了机械化生产的巨大冲击,尽管当今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提升,但从事手作行业的依旧时老一批手艺人。让非遗技艺的香火延续下去是一个时代命题,年轻人,包括你们大学生,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就业、创业,走上岗位去分担家庭的压力。所以非遗虽表面繁荣,但精湛的技艺却日渐式微。”洪先生如是说。

古代精品层出,依赖于国家的支持与供养,工匠没有无生活之忧愁,不计时间、不计成本的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而当代手艺人则需要考虑现实生活问题,创造一件作品往往耗时数月数年,加之材料等成本的累积,如果没有市场、收藏家的支撑,手艺人受生活问题所扰,作品的创作也缺乏一定动力,这也是非遗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原因之一。

洪建华先生在同样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美术学院的徽州三雕团队提问时指出,徽州三雕之所以是木雕、石雕、砖雕,是因为在填报非遗申请项目初期以徽州古建筑为主题,而徽州古建筑的建造材料主要为木、石、砖,所以后为大众所熟知的三雕便是木雕、石雕、砖雕,事实上在业内,竹雕也位列其中,并称“徽州四雕”。

无论是沉稳大气的檀木食盒,抑或是寓意美好的竹雕竹刻;无论是饱经沧桑的太湖石雕,抑或是栩栩如生的屋脊兽,一件件馆藏共同组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作为时代遗留下的痕迹,承载着无数如同洪建华先生一般的手艺人对发扬、传承非遗文化的美好愿望。洪建华先生希望借此博物馆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研究非遗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承徽州雕刻技艺。

科技发展给传统技艺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冲击,也带来一个更广阔的宣传平台,微博、抖音等公共平台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徽州雕刻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游客,为博物馆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动力。洪先生则向来自来自新传学院的,具有互联网宣传优势的团队成员表达了希望进行深度合作的未来期许。

作为新传学子,亦作为中国青年,团队成员认识到不应仅仅作为参观者、调研者前往徽州雕刻博物馆,也应作为宣传者、发扬者、传承者,帮助徽州雕刻文化扩大知名度,拓宽发展道路,致力于用实际行动促进非遗文化植根于人们心中。


原文阅读地址: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2925374&app_version=1.3.4&sid=1270984&time=1656661437&signature=z8W62Rvorl9xBbN3dqEaxBl0bfMoEM4pjVLXQDk0GeygYZOJ5m&sign=e1a25a95d6ed4abd894ef66e28939044#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