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村间,探寻故事”,秉承着调研青山副坝的历史与澧水河畔的居民生活的目的,安徽师范大学赴湖南常德中交二航局“深入工程一线,讲好国企故事”暑期实践团队,走进了石门县丁家山村与临澧县上坪村的村民家中,去探寻副坝背后的居民故事。
青山副坝是横架于澧水之上的一座泄水闸。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完全依赖人力搬运材料,施工建造的防汛泄洪,以减少洪水带来的村民损失的工程项目。因为它建造时间早,给村民的影响深,所以周围的居民通常都直接亲切地称呼它为“副坝”或者是“老副坝”,称呼坝上的桥为“老桥”。
团队成员联系了石门县丁家山村当地的居民熊双武,他带领团队进入丁家山村并且帮助团队拜访了几位长者,团队在与老人的沟通交流中得知过去临澧县修建的老副坝与当地修建的水库一起抵挡住了1998年与2003年的两次大洪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居民的经济财产损失。并且这座副坝在非汛期时还可以让河畔两边的居民通行,让两岸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更加密切。两岸的居民都共用一座大坝,这座老副坝已经不仅仅完成了它建造之初的使命,还成为了澧水河畔两岸沟通的桥梁,更赓续了两村居民之间的缘分。
团队成员先是走进石门县丁家山村的老人们家中,得知了他们与老副坝的故事以及与对临澧县上坪村村民的互动。团队询问了一直生活在当地的熊云武老爷爷,他分享了他们与上坪村居民的亲切走动,他说道:“虽然两村人不住在一起,但是大家都像是熟人一样,两边的人都经常走动,像到对面人家里去吃饭,这是常有的事儿。因为两个县里这两边都有集市,所以两边赶集的人都会互相走动,这些事都很正常,这边村子里的人看到他们过来也很习惯。”
实践团队首先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那座上世纪建造的青山副坝,看过澧水风光后,走过连接两村村民之缘的“老桥”,从石门县的丁家山村前往临澧县的上坪村。
在后期的持续走访中,团队成员又来到与丁家山村联系很深的临澧县上坪村,团队采访到一位久居于上坪村的向阿姨,在与阿姨一番亲切的交谈后,了解到这座青山副坝在阿姨有记忆之时就存在了,它也为上坪村的居民挡了许多的洪水,这里的房子都是重建的,都是政府提供的新房子。阿姨也说到,这座副坝上的桥是她去往对岸的重要的通行道路,并为她和她的亲人的出行减少了大半的路程,节约了很多时间。阿姨还对团队成员提及到,她的家庭与对面丁家山村有诸多缘分,她也有亲人在丁家山村,她时常会直接走过副坝到对面的丁家山村去看望亲戚,同时也会在日常的空闲之余,到对面的石门县县城里去游玩,或者是采买东西。她还分享到,从早年间交通不便之时与丁家山村的居民之间的嫁娶通婚的人有很多。在与阿姨的交谈中了解到,因为家里的田地较少,如果不出去务工便没有劳动收入,而石门县的石门火车站,是去外务工的重要集散地,这座桥作为通往对岸的“捷径”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座桥为居民提高了通行速度。
一座副坝挡住了洪水的侵略,一座副坝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座副坝成为了缘分的纽带。青山枢纽的副坝自建造以来和两地人民一起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它对两地的居民来说已经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现如今老坝也在面临着退休,新坝也在建成,它也在来的路上,但时光轮转,澧水两岸秀丽风景不变,两地村民质朴的情谊也会长存。
原文阅读地址: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4597638&app_version=1.3.5&sid=1276146&time=1657008059&signature=KbD6x5nzGA2pvRerWXy4Ql0MlhJE2pZ1Og8LdMkQlPVqJYN0Bo&sign=df2c4dfcde77d0392b6f60de4a4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