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的思政老师问,谁愿意担任思政课代表时,我第一个举起了手。”回忆起30多年前,在思政课堂上的一次主动举手,路丙辉说,“当时老师投来了鼓励和赞许的目光,让我觉得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作为安徽师范大学的一名思政课教师,2017年9月,路丙辉被教育部授予“最美思政课教师”荣誉称号。如今,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更觉得第一次与思政课结下的不解之缘,将他的人生价值延伸到了更高处。
“用坦诚与真心对待学生”
从担任思政课代表到走上思政教育的讲台,路丙辉给学生带去了太多的温暖与力量,为学生点燃着心灯。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举办个人思政讲坛“丙辉漫谈”350多场,聆听人次逾10万;网上撰写个人笔谈近20万字,点击浏览量达1200万余次;一沓用报纸衬底的“问题书”,每一页都贴着若干记录学生提问的小纸条……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愿意向路丙辉吐露心声?在他看来,“是因为用坦诚与真心对待学生”。
“我不知道坐哪路公交车去学校更方便,又不好意思问辅导员。”“我性格内向,看到食堂那么多人,连进去的勇气都没有。”“我想当班干部,别人会不会觉得我爱出风头?”每到开学季,在新生的思政课上,路丙辉总会主动提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就是这样的小话题,赢得了学生们的大共鸣。
“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对于刚入大学时的陌生、困惑、迷茫等情绪能感同身受。”路丙辉说,学生们听到如此亲切、接地气的话题,会觉得与老师和学校的距离更近了,也更容易接受思政课的内容。
“思政教育在课内也在课外”
为了上好思政课,路丙辉探索出提问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形式,还创造性地将第一课堂的理论传授与第二课堂的朋辈影响结合起来。在高校班级设立思政委员的建议,就源于他担任思政课代表的亲身经历。
“思政教育在课内也在课外”,在路丙辉看来,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思政教育。
请教学术问题、倾诉生活烦恼、吐槽抱怨甚至自说自话……经常收到学生的信息,路丙辉都会认真看完并详尽回复,“有时候,学生把老师当做唯一可以倾诉的人,如果无视,或许会加深对他们的伤害。”
被学生们当作“知心朋友”的路丙辉,也经常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温暖。
一次讲课时,受到讲课内容的感染,路丙辉忍不住哭了。学生见状便给他递上纸巾,路丙辉看到,那名学生也眼含泪水,“这样的举动让我打心底里感动,只要老师真心待学生,他们也会热心待老师。”
“我的学生让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我的学生让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路丙辉说,自己在思政教育上坚持这么多年,除了热爱之外,更多的动力源于学生。
路丙辉担任辅导员期间,一位名为曹克亮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倒数第一,且有逃课打架等不良习惯。在一次“说说你对辅导员的期待”留言中,曹克亮只写下了四个字:“不要管我”。
“老师放弃学生等同失职”,路丙辉认为。只要有空,他就会找曹克亮聊天,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本科快毕业时,曹克亮突然找到他说:“路老师,我准备考研!”这一个决定,让路丙辉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了,“我就知道这孩子肯定行。”
后来,曹克亮不仅考研成功,还成为了中国计量大学的思政课老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像曹克亮一样,受到路丙辉影响而走上思政教育道路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安徽,听过路丙辉思政课的人,更是不胜其数。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路丙辉参与了安徽省委讲师团的理论宣讲、校内学生“行走的思政课堂”工作、调研了安徽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他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
原文阅读链接:http://web.app.workercn.cn/news.html?id=2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