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张涛的文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根基》

  • 时间:2022-12-2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版刊发张涛(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的文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根基》。

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在于它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在不断推动“两个结合”中,正确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等都作出了原创性的发展和贡献,不断地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创立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他们从不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对各国实际问题的认真研究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不断地根据新情况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了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解决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着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就一直研究中国社会历史的实际变化和发展过程,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而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培植文化沃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不但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生长,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忠实传承和弘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进程中,站在真理、实践、道义和时代的制高点上,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境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在于回答了“四个之问”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取得了站起来、富起来的辉煌成就,在这一实践进程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揭示中国革命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规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创造和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之中。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社会变革与实践创新,一方面是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另一方面是致力世界和平发展。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中,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持续不断地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类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艰巨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原创性思想,积极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为不断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观察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决世界难题和全人类共同问题的科学理论,推动着世界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科学回答了人民之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原则与价值立场的辩证统一,“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的道义追求和不变初心,深刻回答了“为了谁”的根本价值立场问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了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中,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朝美好生活坚实迈进。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能在指引中国、引领世界的实践中更加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研究”(2021ZD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阅读链接:【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463&eid=45677&sid=211460&idate=12_2022-12-29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