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马星宇 鲍孟佳 王玉敏 卢梦 张燕 王紫惠
随着研究生报考越来越火爆,在每年的报名、录取阶段,网络上到处都是诸如报名人数一涨再涨、报录比一增再增、往届生报考越来越多等相关新闻。此外,推免生(指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统考生(指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并被录取的学生)计划投放比例差异及由此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屡屡引发公众讨论。
不久前,一则“南开古文爆冷未收一人”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热议。该帖称:“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招生考试,190多人报考,无一人上线!因为保研就招满了。”面对网友的疑问,该校回应称:“复试没有名额是因为没有考生上线,并非没有预留名额。”
那么,推免生是否真的挤占了统考生的机会?在招生计划安排中,不同院校的推免生与统考生比例有何差异?本文主要对可查到2023年拟录取数据的73所“双一流”高校(其中部委直属高校39所、地方高校34所)进行分析盘点,探究背后的真实情况。
推免生挤占了统考生的机会?
必须承认的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导师释放出对推免生的“宠爱”。特别是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推免生所占招生比例还稳中有升,甚至有高校的个别专业只招推免生,这就引发了统考生焦虑情绪的泛滥。
也由于统招计划数的不确定性,每年报考时都有不少考生需要承受目标院校推免录取结果变化导致统招计划变更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图1 3所高校近3年推免招生比例变化趋势
实际上,教育部早在2013年便下发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我们所调研学校的情况基本印证了这一点。
所调查的73所“双一流”高校中,推免生占全部招生比例的均值为19.38%,远低于教育部对此设定的50%上限。其中,推免生招生比例超过四成的只有5所学校,即西安交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南大学,分别为43.90%、43.39%、43.13%、42.77%、42.08%。推免招生占比在1%~5%(不含5%,下同)的有11所学校,且除大连海事大学外,均属于省属高校;占比在5%~10%的有12所学校,除中央财经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外,均属于省属高校。比例在10%~20%的学校共有14所,其中部委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分别有8所和6所;在20%~30%之间的共有19所学校,其中地方高校有7所;30%~40%之间的则有12所,除两所地方高校外,其余均为部委直属高校。
由此不难看出,即便是“双一流”高校,还是留足了较多的计划给统考生源,更不用说其他非“双一流”(以下简称“双非”)院校。因为相较于“双一流”院校,这类高校接收的推免生多为研究生支教团、“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硕师计划)的学生,几乎没有一般推免生,统招生占据了其招生计划的绝大多数。
图2 各高校推免招生比例分布
当然,高校整体推免招生占比未及“50%”的红线,并不代表所有专业均对统考生敞开大门,高校仍有多种方法进行调控。比如,在学术型硕士中投放更多的推免生计划,在专业硕士中多招收统考生且多为非全日制;再如,将优势专业和薄弱专业分开,并将前者留给推免生;或者个别专业统考生只安排个位数甚至一个招生名额。
202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就发布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的消息。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也表示,除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研究方向继续通过推免和统考招生以外,其他方向不再通过统考招生。
什么样的学校推免生招生比例高
自2014年取消“研究生推免留校限额”后,考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向上的流动性对名校自然是利好,优质生源向顶尖高校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但对于其他高校而言,则是利空。
在本调查中,原“985工程”高校的推免生占招生录取总数的比例均值为34.34%。令人疑惑的是,原“211工程”高校的均值总体尚不如新晋“双一流”院校,前者仅为15.58%,后者却达到16.27%。
在所调查高校中,推免生占比超四成的学校均为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西安交通大学,为43.9%;地方院校推免生占比最高的是南方科技大学,达到了38.3%;除南方科大外,推免生占比超过三成的省属高校还有上海科技大学。显然,学校层次是推免招生计划投放的重要因素。
图3 不同层次高校推免生招生比例情况
不仅如此,院校的央地属性也是重要变量。统计发现,所调查地方高校的推免招生占比仅为12.48%,部委直属高校则高达25.38%。这导致很多地方高校在获得省部(教育部)共建后,往往都会提及希望在推免指标下达上获得支持。
当然,地方高校的推免招生占比并非都是低水平,除前文提及的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外,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占比也都接近三成。地方强校也能凭借实力、区域等因素,在推免生“争夺战”中谋求一席之地。
在研究生扩招重点向专业学位倾斜、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理工科和一些单科型院校的推免招生指标更多。在调查涉及的推免招生占比超过三成的17所院校中,除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外,几乎全部为理工类或有理工类背景的综合性大学。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理工农医类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12年的1944个新增至如今的2575个;“双一流”建设中,理工农医类学科占比达78.5%。这类高校不仅推免招生人数较多,统考招生人数同样较多,这对应了研究生考试理工类报考“缺口大”、人文社科类“扎堆”的真实情况。
图4 部委直属高校推免招生占比情况
选准学校很重要
如今,涌入考研大军的考生越来越多。“少数上岸,多数陪考”成为常态。对于统考生而言,推免接收完成后,调增而非减少统招计划无疑是好消息。有相当数量的学校,特别是名校,往往在推免接收中挤出统考计划用于推免,而结果往往在10月后才公布。此时,考生即便更换学校也为时已晚。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研究生招生形势下选对、选准学校就很重要了。
根据2023年接收推免生数据,宁夏大学2023年计划招收推免生388人,实际拟录取仅为27人,招生完成率为6.96%。东北农业大学2023推免生的招生计划是招收429人,实际招收135人;广西大学2023推免生计划是招收766人,实际招收68人……为数不少的“双一流”高校都无法完成推免生招生计划。显然,剩余的指标将会调回到统招计划中来。
事实上,还有相当多“双一流”高校的推免生占总招生录取数比例不及10%,这一现象多发生在地方高校中,特别是内蒙古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等地方名校,其推免生占比甚至不及3%。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高校难以通过推免生招生计划接收更加优质的生源,另一方面又为诸多统考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
图5 部分高校推免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双一流”高校尚且如此,地方“双非”院校在接收推免生中就更不占优势。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学生往往会争取获得名校或优于现阶段学校的录取,不少拥有推免权的“双非”院校此时便难以通过推免接收更优质生源。目前看,“双非”院校接收推免生主要为研究生支教团、硕师计划等专项计划。如安徽师大2023年接收98名推免生,其中研支团、硕师计划就有65人。
总体来看,推免生尽管备受高校和导师青睐,但尚未影响总体研究生招生的公平性,不过部分学校的个别专业只要推免生,对统考生关上大门似乎有失公平。显然,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既要满足于对生源质量的保障,也需要考虑招生的公平性。于统考生而言,如何避免踩“坑”,选准、选对,以考上为目标才更为重要。
(李凡、郑雨洁、向雨涵、张睦笛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①由于不同学校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设置阅读权限或者公示截止日期后无法浏览等原因,本次仅调查了73所“双一流”高校;
②硕研招生类别多且复杂,还会存在拟录取之后放弃等情况,因而本调查无法保证数据百分百准确,但总体情况相差不大。
(本文为安徽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sztsjh-2022-8-10〉和“数喻理”数据新闻团队“基于信息公开的高校数据新闻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大创项目〈202210370233〉资助阶段性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23-05-30 第4版 数据)
原报道阅读链接:【中国科学报】https://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