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安徽日报客户端】安徽师大万名学子在“自找苦吃”中“自我蜕变”

  • 时间:2023-08-04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报道转载如下:

“白天顶着烈日测量实地数据,晚上沐浴星空在电脑上绘图确实辛苦,但利用信息技术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些红色基地,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来自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的周凌峰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个暑假来到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采用VR和3D建模技术,几百万个几何面和设计顶点还原红色基地实景,打造线上“云端红色展馆”。

今年共有11334余名安师大学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他们说,“自找苦吃”才是青年人赓续红色基因的正确打开方式。学校共组织625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理论+宣讲”“理论+走访”“理论+参观革命基地”等形式,深入红色基地、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精神。

“阳光体育”爱心支教团队开展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特色课程

俯身下乡,助推乡村振兴

“直播售卖当地特色产品是互联网新风口,我们想帮助茶农掌握这个‘新农活’。”安徽师大学子江文跟随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去往六安金寨,走进茶农佘荣传家中,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帮助茶农售卖茶叶。在团队举行的两场近三小时直播中,近千人齐聚云端,销售收益十分可观。

除了创新电商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外,安徽师大的爱心支教项目也是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助力。物电学院千方爱心学校连续十八年开办暑期义务补习班,累计开展1200余堂优质科普课程,将自然科学的奇妙带给大山的孩子们;体育学院“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项目已在全国20余市设立志愿服务基地,持续传递体育热情;地旅学院“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支教团在十六年的支教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线上支教”的可行性。

“融能+赋能皖美非遗文化传承”团队参与雉山凤舞

实地考察,感悟传统非遗

“来之前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被这些传统非遗文化‘圈粉’,可实地考察才知道岂止是圈粉,是深深折服,我很自豪可以借助新媒体让安徽的非遗文化被全世界看见。”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张义曜所在的“融能+赋能皖美非遗文化传承”团队重点致力于非遗文化的图文和视频推广。团队成员对接热点话题,创意制作“挑战拍100组非遗文化大片”系列作品,以加入非遗元素拍摄青春写真的方式探索非遗文化的年轻态表达,在抖音平台引发广泛关注。

去年学校运动会之际,体育学院根据非遗项目嬉鱼灯创编的节目火遍全网后,今年暑期又将视线对准了“稚凤舞”。实践队员们走进稚山村,主动学习当地方言只为听懂村民们的指导,从学习斩一根竹子到参与制作并学会舞动稚山凤舞,成员们主动克服困难,在实际参与中感悟着传承手艺人坚守非遗技艺的匠人精神。音乐学院非遗舞蹈艺术团队赴肥西县柿树岗乡开启了一段与非遗“打莲湘”的“双向奔赴”。同学们身着五彩衣,手持莲湘棒,轻移舞步,敲出悦耳韵律。

“社会科技站”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免费维修家电

志愿服务,心系民情民生

“很多损坏的电器修一修就可以继续使用,但由于找不到地方维修或维修费用太贵,很多居民们就会直接扔掉,我觉得还蛮可惜的。”李晓康从大一起便加入了“社区科技站”科普志愿服务团队,连续两年帮助居民维修电器,检修质量和速度都进步明显。经过四十四年的发展,团队已建立长期工作基地58个,维修居民家用电器2万余件,受益居民2万人次。

地旅学院“团结花开”团队去往祖国西部,走进西藏拉萨养老院,陪在老人身边谈谈心、拉家常,主动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清除院内杂草,为老人们带去温暖的关怀;在芜湖市弋矶山街道,花园社区内正在开展一场老年人手机使用教学主题活动,“情暖桑榆,心系民生”团队通过与社区的精准对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在芜湖市镜湖区江南新村,数统学院“蜜糖π递”关爱唐氏综合征儿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每年如期来到此处陪伴“糖宝宝”们。

“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一“行走的思政课”上俯下身子做实事,放下架子学本领,在‘自找苦吃’中‘自我蜕变’,真正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安徽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永说。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客户端】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61/911806.html?isShare=true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