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安徽师大调研团队:做长江沿岸渔民民生的“观察者”

  • 时间:2023-09-1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报道转载如下:


图为队员在开展调研工作。 安徽师范大学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8天时间,2000公里行程,近300位退捕渔民,超1万分钟的访谈时长。这个暑假,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行走在长江安徽段11个县区,深入调研禁捕政策下渔民上岸后的生产生活状况。

退捕渔民的生计问题是长江10年禁捕政策实施以来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如何增强渔民民生福祉关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对此,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参与长江办组织的“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生计调研项目,前往长江流域安徽段重点禁捕县区开展调研。

2023年,过渡性补偿政策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团队再次出发,从社会融入、心理资本和幸福感的全新角度跟踪调查渔民上岸后的生计现状,做渔民民生的“观察者”。

长江10年禁渔政策正式实施后,安徽11个禁捕县区政府都做出了相应帮扶政策。实践团队调研发现:安庆市大观区发展近“水”产业;黄山市歙县发展旅游带动渔民踏上幸福路;安庆市望江县渔民通过绿色增收致富新路……

队员在调研前与地方政府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政策,在与渔民访谈时,详细讲解相关政策。在访谈过程中,团队还了解到了许多退捕渔民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和建议,将其反映给11个县区的政府部门,让政府倾听渔民的声音,更好地为渔民服务。

调研发现,2022年到2023年,退捕渔民收入明显改善,对生活满意度持续提升,并从心理上适应了岸上生活。但是,退捕渔民的生计可持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济补偿政策作用在衰减,许多县区在2023年之后就不会继续发放补贴;“假设性”返捕意愿居高不下,大部分渔民表示允许捕鱼后,继续捕鱼;低收入渔民生计可持续性弱等问题。为此,为了更好地帮助渔民,团队整理并总结渔民转产的典型案例和政府的有效政策,提出更有效的退捕渔民生计提升策略。


原报道阅读链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9/12/content_jp2vgQt2.html?gid=VnDMvYk4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