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安徽师范大学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 时间:2023-11-07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报道转载如下:

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安徽师范大学荣获主体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获“黑科技”展示活动恒星级(一等奖)奖项、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等6项专项赛奖项,参赛成绩取得新突破。

在主体赛中,经终审决赛评审,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张瑞豪、赖嘉怡等同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调查报告《多快好省:小额诉讼十年观察(2013-2022)——基于长三角10家基层法院的深度调查》(指导老师:汪小棠、高永周)获得全国特等奖(全国高校共计117项,省内高校3项),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倩、李嘉慧等同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调查报告《乡音何处寻:方言保护传承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安徽省百县(区)的实地调研》(指导老师:徐建、陈骁、储泰松)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高校共计203项,省内高校4项),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魏潘晨、吴佳怡等同学科技发明制作《慧灯“碳”路——智慧城市新型一体化节能显控路灯》(指导老师:冯友宏、景晓军、黄友生),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梅露、张君宇等同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调查报告《弥沟增效:新时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对策研究——对197份个案访谈和1973份调查问卷的深度分析》(指导老师:仇凤仙、沈跃春、蔡志鹏)获得全国二等奖(全国高校共计377项,省内高校45项)。经前期评审,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杨珍、张盼悦等的科技发明制作《国芯智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型显示控制器》(指导老师:丁绪星、冯友宏、高菲菲)、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梁詠岚、朱瑞中等的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调查报告《“减”向均衡:“双减”助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可为与能为——基于中部某省6市6679人的实地调查项目》(指导老师:陈爱如、路幸福、步献新)获得主体赛全国三等奖。

此外,在“黑科技”展示活动中,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作品《贴“锌”充电伴侣——可穿戴电池研发与应用》被评为恒星级(一等奖)奖项、《中国天眼FAST的导索性能研究》被评为卫星级(三等奖)奖项。在红色专项活动中,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品《赴岳西心系老小: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养老托育实践发展探析——以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为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作品《茶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兴业打造特色名片——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作品《释放红色力量,点亮振兴之路——红色资源在柯村多元价值的探索》获得全国二等奖,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作品《基于渡江战役民族红色基因传承的调查与研究——以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为例》获得全国三等奖。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综合性学科竞赛。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件作品、250多万名学生参赛。

安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本届全国“挑战杯”备赛工作,分管校领导多次关心推动、现场指导竞赛作品完善工作,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团委、科协等部门通力协作、层层推进,各参赛学院全力支持、全员参与,学校邀请有关专家、教师对作品进行三十余轮次遴选指导、打磨优化,集中挖掘和展示了安徽师范大学学子投身科创、追求卓越的青春风采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原文阅读地址:【安徽省教育厅官网】http://jyt.ah.gov.cn/xwzx/gdjy/40678660.html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