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皖江文化是皖江流域自古以来形成的地域文化。由于皖江地区是安徽经济中心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皖江文化研究也与时俱进。皖江文化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记者采访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世培。
记者:皖江文化与淮河文化、徽文化共同构成安徽文化,是安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皖江文化的研究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节点?
沈世培:第一阶段,1990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发浦东,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21世纪初开启了皖江文化研究。第二阶段,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皖江地区纳入泛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皖江文化研究以皖江崛起为主题。第三阶段,2019年5月13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为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皖江文化开始与江南文化“对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野。
记者:学界对皖江文化有什么样的共识?
沈世培:皖江地区主要是移民地区,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学界将皖江文化特质概括为开放性、创新性、进取性。在皖江文化研究初期,学界就将皖江文化与淮河文化、徽州文化比较研究,认为徽州文化体现出“山”一样的凝重、厚实,皖江文化像“水”一样飘逸、空灵,感染力强;另外,还认为皖江文化包括科学、戏剧、青铜文化、稻作文化、桑蚕文化等,是“长江文化”的一部分,上升到一定高度认识。这些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到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学界对皖江文化研究早已突破了皖江范围,而是从长三角宏大范围进行研究。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对皖江文化有什么影响?
沈世培:皖江文化与江南文化“对接”研究的作用是相互的,既可以提升到江南文化高度,更加可以弄清皖江文化本质、内涵、产生和发展轨迹。
服务于国家战略,皖江文化研究不能局限在皖江范围,而是从长三角宏大范围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地区之一。历史上安徽与长三角关系密切。安徽承东启西,吴头楚尾,襟江带淮,是长三角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皖江地区是安徽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中心地区。如在商品贸易带动下,自明代以来,皖江文化重镇——芜湖就通过城乡经济互动,融入了长三角。安徽特别是皖江地区与长三角互联互通,加快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因此,皖江文化研究需要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主题,拓展学术视野,同时扩容学术平台和团队,从而更好地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311/17/node_05.html#c100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