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说著芜湖是胜游”,这是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的诗句。芜湖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之滨,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墨客往返流连于此。诗仙李白顺江而下,泛舟天门山;风流俊赏的杜牧任职宣城、池州,经过芜湖,赞美山水人文相映生辉的南陵;陆游、杨万里、王阳明、汤显祖、王士禛等一流文人逗留于斯……他们纷纷题咏赭山、镜湖、神山等山水,为芜湖增添了美好的诗意。本期安徽人文讲坛,咱们一起来领略诗意芜湖的风采。
嘉宾简介
胡传志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
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元好问学会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重点项目,著有《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金代文学研究》《金代诗论辑存校注》《元好问传论》等,先后获安徽省社科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安徽省社科二等奖。
山水多奇踪
“芜湖位于长江之滨,自古以来,就有几大优势:一是有长江天堑,芜湖一带相对安全、稳定、富庶。二是交通便利。三是物产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四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这些优势,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官员都喜爱游览芜湖一带。”胡传志介绍。
天门山:开元十二年(724),李白自四川顺江而下,到达芜湖,发现两大“奇踪”,一是长江突然九十度转向,由大江东去变为大江北上;二是天门山一分为二,成为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如同大开的天门在迎接他这位大诗人。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辞采飞扬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后来多次写到天门山,如《姑孰十咏·天门山》:“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天门山铭》:“两坐错落,如鲸张鳞。”《书怀赠南陵常赞府》:“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李白的诗文使得天门山名声大振。
赭山:元代文人欧阳玄在延祐六年(1319),出任芜湖县尹。他在芜湖的一大贡献是正式确定芜湖八景,并分别题写一首七律。排在第一的是《赭塔晴岚》,前两联是“山分叠巘接江皋,寺占山腰压翠鳌。四壁白云僧不扫,三竿红日塔争高。”前两句非亲身游历而不能道。后两句抓住了赭山的核心景点,描写赭山清晨美丽的山光云色(即晴岚)。
赤铸山:相传是干将、莫邪夫妇铸剑的地方。绍圣元年(1094)九、十月间,黄庭坚滞留芜湖,留下一首咏赤铸山的诗歌:“读书在赤铸,风雪弥青萝。汲绠愁冰断,村醅怯路蹉。玉峰凝万象,绿蕊啄轻螺。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风雪弥漫,山上绿植若隐若现,这景象透出迷茫和孤寂。最后照应赤铸山铸剑传说,全诗冷气逼人,磅礴壮观。
镜湖:镜湖如同芜湖的眼睛,旖旎含情。它原本是南宋状元张孝祥的私家田园,他无私地捐了出来,开凿为湖,栽种荷花、杨柳,形成“鹭鸥出没,烟雨变态”(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风景如画、多姿多彩的公园。镜湖与赭山相映生辉,张孝祥的《蝶恋花·怀于湖》是怀念芜湖的名作:“春到家山须小住。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今天的镜湖留春园即得名于此。
南陵河湖:杜牧两次在宣州任职期间,多次到达当年是宣州所辖的南陵县,在南陵至少写下了两首非常好的诗歌。第一首《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第二首《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无为境内有裕溪河(一名濡须河)、绣溪河(一名秀溪河)。北宋崇宁三年(1104),大书法家米芾出任无为知军,喜爱无为境内的濡须河(裕溪河),渐入佳境。《丑奴儿·见白发》可以为证:“踟蹰山下濡须水。我更委酡。物阜时和。迨暇相逢笑复歌。江湖楼上凭阑久,极目沧波。天鉴如磨。偏映华簪雪一窝。”
田园似乐园
芜湖向来以水土丰美而著称,赢得诗人的称赞。唐代刘秩的《过芜湖》可作代表:“百里芜湖县,封侯自汉朝。荻林秋带雨,沙浦晚生潮。近海鱼盐富,濒淮粟麦饶。相逢白头叟,击壤颂唐尧。”
杨万里写下一组诗歌,表现芜湖繁庶兴旺的景象。请看《过宜福桥》诗:水乡泽国最输农,无旱无干只有丰。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是田是沼浑难辨,何地何村不一同。若遣明年无种子,却愁闲杀雨和风。在杨万里看来,这片水乡泽国是天然的农民福地,鲜明如画。《宿峨桥化城寺》二首写得更好:“一溪秋水一横桥,近路人家却作遥。柳绕溪桥荷绕屋,何须更着酒旗招。”“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杨万里显然更重视更喜欢人间烟火。
唐宋以来,芜湖一带圩田众多。著名的万春圩,据沈括记载,面积多达12万亩,年产量高达2200万斤,是不折不扣的巨型粮仓。杨万里《题广济圩》: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两渠小夹一堤宽,个是东皇大御园。旋插绿杨能几日,新枝已自不胜繁。桑畴一眼郁金黄,麦垅千机绿锦坊。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集中吟咏广济圩的丰收景象和自然风光。
元代监察御史许有壬《神山避暑,晚行田间,用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为韵十首》,书写田园美景,抒发舒畅之情。许有壬离开芜湖时,还依依不舍地描绘出一幅水乡田园秋色图:水国宜秋晚,羁愁感岁华。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涨落高低路,川平远近沙。炊烟青不断,山崦有人家。(《荻港早行》)芜湖的秋色很美,水国晚秋,色彩斑斓,风景如画,引发他一丝时光流逝、羁旅悲秋的情怀,但这种秋愁,转瞬即逝,就被眼前一幅幅美景所吸引。
江山留胜迹
除了山川、田园之外,人文建筑当然也在诗人们的题咏范围之内。兹举两例:
蟂矶庙。近年来芜湖江北大龙湾有个网红江滩,开阔而现代,离这个江滩几百米之遥有一座古老而破败的寺庙——蟂矶庙,又叫宁渊观、灵泽夫人祠,现在叫蛟矶庙。黄庭坚、张孝祥、周必大、陆游等数以百计的诗人曾登临游览,清代柯愿专门编了本《蟂矶山志》。可喜的是,芜湖市今年斥资1000万予以维修和改造周边环境。相传这里是刘备夫人、孙权妹妹孙尚香自沉的地方。“蟂矶烟浪”是欧阳玄所确定的芜湖八景之一。后来,明代嘉靖年间芜湖知县王德溢《咏蟂矶》中有两句:“云开看江树,江静听潮声。”芜湖人喜欢引用这两句诗。更有名的是徐渭游览蟂矶庙所撰写的一副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两头牵挂,一腔愁情,堪称绝对。李贽、王守仁、罗贯中、顾炎武、解缙、王士禛等诸多名流都有题诗。王士禛《蟂矶灵泽夫人祠》:“都将家国无穷恨,分付浔阳上下潮。”将孙尚香的心思一分为二,浔阳以上属于蜀,浔阳以下属于吴,与徐渭所撰楹联异曲同工。
戴安澜墓。在赭山上,有抗日名将、革命烈士、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墓。著名词学家、词人宛敏灏教授回到安徽师范大学之后,写下两首怀念戴安澜的诗词。一是《吊戴安澜将军》:雄师转战越关山,大树飘零竟不还。草没墓门谁为扫,独留浩气翠微间。起句气势磅礴,次句转为悲壮激烈,三句转为哀伤低回,末句再振奋而起,浩然之气,长留青山翠微之间。二是《满江红·读戴安澜将军传,其墓在芜湖小赭山》:千古英雄,埋骨处、江山生色。追往事、少年奋起,驰驱南北。勇夺昆仑寒贼胆,威扬缅甸援盟国。越炎荒、壮烈裹尸还,风瑟瑟。霓虹志,忠毅魄。昭史传,彰勋绩。问戚家军后,谁能几及。郁郁佳城松柏茂,蒸蒸禹域云霞赤。看今朝碧海颂同春,春无极。同样是壮怀激烈,余韵悠长。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代又一代,不仅延续成为历史,还在继承中予以改造、发展。沧海桑田,有的胜迹消失在时代的长河中,有的胜迹则涅槃重生,更加辉煌。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陶娜
原报道转载如下:【新安晚报】http://epaper.ahwang.cn/xawb/20240421/html/content_20240421004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