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距离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已经过去一年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优师计划”师范生熊国锦仍清晰记得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熊国锦来自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贵州省岑巩县,再有一年多,他将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担负起教育山里娃的神圣使命,一如当年教他的老师。
2022年7月,熊国锦等7名同在北师大学习的“优师计划”师范生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入学后的成长收获。当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我从大山中来,一路常怀感恩,感谢家乡、学校和国家给我实现梦想的条件。”熊国锦说,是“优师计划”给了他回报家乡的机会。
始自2021年的“优师计划”,其全称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顾名思义,为中西部输送更多优秀教师、提高中西部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是这一计划出台的重要意义。
3年来,“优师计划”落地情况如何?
释放政策红利,为乡村教育持续培育“好苗子”
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基础在农村,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因为地方偏远、待遇偏低,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一直是乡村教育发展的“老大难”。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特岗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系列政策,持续为乡村培养、培训好教师。而“优师计划”的落地,则是对乡村教育的又一大利好。
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看来,实施好“优师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必将成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动力。
不过,尽管“优师计划”师范生报考条件优惠,包括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时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等,但按照约定,“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须到定向县中小学履约任教不低于6年,对不少毕业生而言仍是一大挑战。
如何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释放红利”,吸引优秀学生报考“优师计划”?承担“优师计划”任务的各所师范院校各尽其责,不惜拿出最好的资源投入该计划中。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坚持在最强最具特色专业实施“优师计划”,确定中文、数学、英语等9个中学主干学科为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三州三区”地区等所在省份予以适当倾斜,西部生源占比达70%。
“从招生情况来看,优师计划招生呈现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数量充足、成绩逐年提高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新兵向记者介绍,“以我校为例,2023级文史类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当地重点线65分,理工类高出95分,达到了政策设计吸引优秀生源读优师计划的愿景。”
作为实施“优师计划”的地方代表院校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将地方优师专项计划培养全部放在具有深厚积淀、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传统优势专业中,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音乐学等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介绍,2021—2023年,该校共录取地方“优师计划”师范生412人,年均录取数与报考数的比例接近1:2。“我们始终将‘优师计划’作为推动师范专业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和突破口。”王占仁说。
重庆师范大学在招生宣传阶段主动对接相关区县,广泛开展招生宣传,深入解读定向培养政策,让广大考生充分了解定向任教要求和编制、岗位待遇和保障等信息。2022年学校完成256个指标招录,2023年学校优师计划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共完成311个指标招录,各类别最低录取位次均优于同类别专业。
值得欣慰的是,在师范院校持续发力的同时,地方政府对“优师计划”的实施亦高度重视。
以河南省为例,2021年结合国家实施“优师计划”契机,该省同步实施“地方优师专项”,将其纳入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统筹实施,依托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大学3所优质高校,为全省38个国家级脱贫县(区)培养紧缺薄弱学科师资,实行“省来县去”招生政策,全部按本科层次培养,安排在本科一批提前批录取。
“面对乡村振兴和教育强省的双重需求,我们将实施‘优师计划’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心工程,精准有效施策,让‘优师计划’师范生招得好、下得去、留得住、有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说。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有信仰的人上讲台
为什么选择当“优师计划”师范生?“我从山里来,走出来了又更想回到山里去,所以我选择成为一名‘优师计划’师范生。”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2021级“优师计划”师范生黄春金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心声。
西北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张擎在高中时被历史和政治教师新颖而又独特的教学理念吸引,对两位老师的大学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得知她们当年都是面向农村的定向师范生。
“那时我便立志成为像她们一样优秀的老师,命运使然,如今我如愿成为西北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中的一员了。”张擎高兴地说。
当一批有梦想的学子加入“优师计划”师范生的行列,如何培养一批真正爱教乐教的师范生,让他们用梦想去照亮乡村孩子的梦想?
有专家表示,近两年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多起来了是事实,但一部分考生对教师职业认识并不充分。在“教资热”持续的当下,加强“优师计划”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
在陕西师范大学,该校通过开设“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等特色思政课,在思政课教学中嵌入红色文化考察和乡村考察实践教学,同时开好用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师魂”等特色通识课,加强“优师计划”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发挥湖湘文化优势,注重思政引领,依托100多个实践基地深化师德践行。
安徽师范大学则将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除了指导相关专业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之外,更充分利用安徽师大校友资源,邀请他们分享成长历程和教育思想。
正是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李思懿更坚定了从教的理想信念。有一次她了解到公益人康瑜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放弃保研,一心投入到支教事业中的故事。
李思懿记忆尤深的一个片段是,有一天,校长对康瑜说了这样一句话:“康瑜你知道,小镇的未来是谁的吗?是那些走不出大山只能留在这里的孩子。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小镇的未来就是什么样。”
“这句话让我对乡村教育的实践有了新的认知。要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更要让他们愿意学有所成后回到家乡,这可能才是乡村教育的真谛。这也让我对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育人有了更坚定的信念。”李思懿说。
优化课程设计,不仅“教得好”也要“发展好”
从各地来,往县乡去,这是“优师计划”的鲜明特色之一。服务乡村教育是“优师计划”师范生将来的重任,培养这一群体的乡土情怀也尤为必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增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设置乡土教育专题课程,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了解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掌握乡村教育理论与方法。
为此,东北师范大学专门成立志远书院培养“优师计划”师范生,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承担相关的研究与培养工作。
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研究院从“主动性”“适应性”“引领性”三方面构建“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一是在培养体系中嵌入“乡村教育”专题课程模块,开设《乡土中国与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改革专题》课程,同时结合学生学科专业特质打造《乡土文学研究》《乡村治理与惠民政策》《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等专业课程,将教育报国和乡村情怀的涵养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中。二是设置特色教育实践环节,通过“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双实践”“农村地区名师引领计划”“依托大学生支教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必修环节,激发“优师计划”师范生振兴乡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注重乡村教育主题融合式研究实践,依托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师资团队,“优师计划”师范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我们尤其注重乡村教育主题的融合课程与实践课程建设,通过‘乡村教育现状调查’‘乡村教育实践创新’‘我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等系列返乡研究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对乡村教育的理解力、适应力与变革力。”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说。
安徽师范大学负责“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的教师孙影告诉记者,该校在相关优师专业开设了含安徽历史、安徽文化等十个专题的《安徽十讲》省情系列课程和《安徽乡土文化与乡村教育》,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了解江淮大地,厚植乡村教育情怀。据了解,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还邀请扎根大山深处的六安市霍山县特级教师、化学教研员陈兆先为“优师计划”师范生担任校外班主任,定期请他为师范生讲解乡村教育现状、乡村教师发展及成长路径。
西北师范大学则根据“优师专项”师范生培养需求,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平台。譬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中,特别为优师生加入师范教学技能的培养,如书写技能、书法、教师口语等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在师范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提质增效,提升师范生教学专业素质水平,夯实其基本功。”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树亮说。
教师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导向,“优师计划”相关文件提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实行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制度”。
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校要求“优师计划”师范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新疆阿克苏支教活动,以期更好地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同时,着力健全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培养供需对接,整合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华中师范大学则构建了“贯通式、立体化”的教育实习与实践平台。以一至四年级全学段贯通式、进阶式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融合教育观摩、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以破解如何让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现实问题。
去年暑期,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熊国锦就与同学一行40余人奔赴他的家乡贵州省岑巩县,开展为期两周、范围覆盖当地4所中学2000余名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号召家乡的青年朋友前往留守儿童比较多的盘街村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国学课、手工课等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程。
临走前的那个夜晚,这群“优师计划”师范生和孩子们一起登上“村晚”的舞台,看着曾经害羞、内敛、“社恐”、不自信的孩子在舞台上变得活泼、开朗、大方、灿烂,一群“小老师”感动得哭了起来。
“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言犹在耳。
他们时刻准备着,以实际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人影响一群人,我希望将来作为人民教师的我,可以在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种子,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并不一定要多么高大上,就是要教育他们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安徽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凌启航说。
原报道阅读链接:【中国教师报】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4-06/26/content_64107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