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7月10日,在马郢村“儿童快乐家园”,村里的小朋友在给安徽师范大学助学老师进行非遗表演。
本报记者 李 博 李 季 摄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雨
一大早,长丰县马郢村“儿童快乐家园”分外热闹,乡村孩子们套上色彩斑斓的道具,转起圈来欢迎他们的新老师——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们。
“我们要在村里待一周进行助学,开设心理、音乐、折纸等课程,希望孩子们喜欢。”来自安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大二学生董昊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像他们一样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一茬又一茬,随处可见穿着鲜艳文化衫的青春洋溢的面庞。
这些年,马郢村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们筑梦搭桥,源源不断地输送活力和希望。
2015年,马郢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宇提出“马郢计划”,希望通过助学、助村、助农,打通城市与乡村之间连接障碍,让城乡资源可以互通互补。支撑“马郢计划”的重要力量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
从2015年第一个志愿者给留守儿童上课,到村干部通过朋友圈“拉人”,再到越来越多的人加盟,马郢成了汇聚爱心的平台。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老师邓卫华带着学生来村里做乡村设计改造;退休工人邵羚生到马郢安家教孩子唱黄梅戏和庐剧;“行知学堂”每年组织村里孩子开展研学活动;黄江扬子老师帮助孩子们在全国舞协安徽场大舞台上圆梦……志愿者们一起为村子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能量,就像一条条涌动的溪流,激活了马郢这池春水。
潜移默化中,接受志愿服务的人也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外地人都为我们村尽心尽力,我们哪有干坐着不动的道理。”村民孙涛因为小时候的疾病导致终身残疾,只有右手可以灵活使用。2017年回家过年时,他选择留在家乡参与志愿服务,并组建了一支本地村民和创客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聚心志愿者服务队,“就是想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让马郢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乡村。”孙涛说。
乡村的改变显而易见。孩子们从腼腆内向到在摄像机前侃侃而谈,村里的年轻人从外出打工到陆续返乡创业,一些志愿者因为喜欢这里,选择了留下来创业,成为马郢的“新村民”。志愿服务就像一颗火种,点亮了马郢,也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正是每个人添一块砖加一块瓦,让马郢从全省重点贫困村蝶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了人们梦想中的“诗与远方”。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407/11/node_02.html#c104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