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快讯

地旅学院学子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佳绩

  • 时间:2025-11-04
  • 来源:地旅学院
  • 作者:地旅学院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10月31日-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举办。地理与旅游学院学生团队完成的作品《渔见新生:长江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对11个县(区)213户渔民的追踪调研》(指导教师:杨钊、阮陵、韦银艳),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

此项作品不仅是地旅学院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的顶级赛事中取得的最高获奖等次,同时也是我校在本届比赛中唯一一项闯入国赛终审决赛主赛道的作品,彰显了地理与旅游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育人方面的卓越成效。

五年坚守,为长江退捕渔民“谋新生”

“长江禁渔”后,退捕渔民能否“稳得住、能致富”?自2021年起,项目团队深入长江安徽段11个典型县区,行走超15000公里,开展1500余次深度访谈。团队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289位退捕渔民进行精准画像,并对其中184位实现连续追踪,形成86份沉甸甸的典型案例,生动记录了渔民上岸的奋斗历程与转型阵痛。

研究不仅揭示了退捕渔民“政策好、生计优但群体分化”的总体现状,更敏锐地捕捉到转型深水区的“新动向”:返捕意愿回弹、脆弱群体占比不降反增等现实挑战。团队据此提出了 “细分工具箱、织密保障网、架设连心桥” 的精准施策路径,并创新性地探索出 “亲水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黄山歙县九砂村等地成功实践,让渔民“上岸不离水”,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提出的对策建议已获得安徽省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并被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采纳,切实服务于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精准实施。项目事迹也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广泛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编辑:韦银艳
预审:张顺
审核:王哲谦

上一篇:外国语学院开展本科新生“国旗下的思政课”主题教育

下一篇:学校举办第二十七期发展对象培训班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