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记者团)“与许多同学一样,我来自阜阳颍上的一个农村,那一方生我养我的水土,是我的根。”鲁强坚定地说着,语言质朴又动人。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锁定”三农主题,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经济学专业学生,不忘初衷,赤子之心坚守“三农”情,是鲁强的信念。
鲁强,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经济学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金融论坛》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现已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录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和他的农业经济学。
选择在心中,做一个践行信仰的经济学人
2014年6月,鲁强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秉着对经济学专业的热爱,在校期间,他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等专业资质证书7本。曾获校“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院“魅力精英”十佳大学生等奖励20余项,组织创意营销、理财规划等专业特色活动20余项。
学问在笔尖,做一个勤学善思的经济学人
恩师引领,开启农业经济学视角。“一个阅读10本书的人和一个阅读100本书的人是完全不同的。”校党委书记顾家山的话让书籍成为他大学期间最好的玩伴。后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徐翔教授的演讲加深了他对农业经济学的理解。“说来也是缘分,徐翔教授已成为我研究生阶段导师。这也验证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吧!”在经管学院孔庆洋教授的指导下,他所撰写的《芜湖市2014年金融发展水平调研报告》作为芜湖市政协提供给市政府的建议报告,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诸多良师的指点和启迪坚定了他学习钻研农业经济学的决心。
潜心阅读,打牢农业经济学基础。“在我眼中,图书馆是第二个家。”为了能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他常奔走于经管学院资料室,还特地办理了一张新华书店的会员卡。西奥多·舒尔茨的《经济增长与农业》与速水佑次郎的《农业经济论》是他所钟爱的两本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10余本经典农业经济学著作,1000余篇农业经济学论文。
扎实起步,深入农业经济学研究。大学期间,他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等4项科研项目。参与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和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现已被聘为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金融论坛》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
已发表的7篇论文分别刊登于CSSCI来源期刊《科技管理研究》、CSSCI来源扩展版《金融论坛》、211大学学报《河北工业大学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等7类优秀期刊。四年的时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共计撰写10篇学术论文和1篇调研报告,总字数逾15万字,所有作品均涉及“三农”领域。其中,荣获校第三届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一等奖的作品被收录于安徽师范大学《求真·寻路》论文集中,此外荣获7次学术竞赛奖励。
已发表的部分论文被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引用,中国知网上共计被引用8次,下载750余次。
同时,他还受到来自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西部论坛》等三农领域学术期刊的邀稿。
梦想在路上,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经济学人
在立足专业学习的同时,他连续三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紧贴实战,助力农业经济。
2012年6月,他参加黄山烟草专卖局香烟消费调研活动,重点调研农民或城市农民工香烟消费情况。2012年暑期,组织芜湖市荆山小学义务支教活动,服务农村教育。2013年暑期,他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阜阳市分行进行实地考察;后又担任合肥市长丰县支行大堂副理,坚守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理念。2014年暑期,他奔赴芜湖市4县4区,重点调研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累计分发调研问卷18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575份,为撰写调研报告提供事实依据。后期,多次与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访问交流,进一步了解农村金融运行情况。2015年1月,通过自身资源,他介绍南京特易有信金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面向经济管理学院提供就业岗位,服务互联网农村金融。
一路至今,他一直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青春和奉献搭就更宽广的人生舞台,现在的他已经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准研究生,但这仅仅是他梦想的开端。“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我是一个坚定梦想的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我想在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为农业经济做出一点贡献。”鲁强说这段话时眼里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