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成就梦想,平凡孕育伟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一群人: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活跃在学生身边的辅导员、奔波在书架中的图书管理员、忙碌在校园各个角落的清洁工……他们,是最美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书写着师大的荣光。本网特开辟专题,向最美师大人致敬!
三十四年奋战教师岗位,五十七载不减意气风发。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提到黄时中老师,师生们总是一脸钦佩。学生崇拜他的专业能力:“黄老师可厉害了,再复杂的物理公式到了老师手里都能推导得一清二楚!”老师们惊叹他对事业的执着:“黄老是我们学院的重要支柱,他在咱学校已经执教34年了,可以说大半生都扑在了教育上!”令人惊讶的是,在为教育投入终生的同时,黄老师还身兼师大本科教学督导、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人大常委会委员多职,学术上更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为学校工作乃至社会事务都贡献着自己的才学和热情。
“用心站好三尺讲台”
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这个职业是挑人的,天赋、才能、深情缺一不可。”毫无疑问,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一个职业上倾注了34年的心血,到现在为止都享受讲课的乐趣。“我一到讲台上就会兴奋,可能你们会觉得这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会单调,但对于我来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的天地。”提到大学物理,大家头脑里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复杂高深的各种定律,也许是科学剧里那些物理天才们才能玩转的专业游戏,但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同学们那里,物理却如同一个日常往来的朋友,褪去了晦涩艰深的外表,露出亲和有趣的本质来。“我们手里的教科书《大学物理》是黄老师亲自主编的,有了它,我们学习物理比以前更有效率,也更透彻明白了,这可是咱学院的‘物理宝典’!”真正的大师,是把玄妙的知识简单地解说出来。在执教这么多年里,黄时中老师一直想方设法把物理中的定理难题化难为易,“能够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这本身的小成功和小快乐,就是我担任教师这么多年的信念和价值!”说到这里,黄老师眼中焕发出熠熠的神采来。黄老师将这些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整理发表,还多次在全国大学物理课程研讨会上做交流报告。为了站好三尺讲台,黄老师对每一节课的教案都精心准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至今,他依然保留着20多年前手工整齐书写的教案, 去年还应邀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大学物理课备课”的培训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如父如兄亦如友”
讲台上的黄老师,是将知识点石成金的魔术师;讲台下的他,又是学生最可靠和信赖的家人。“年轻的时候,我把我的学生当作我的弟弟妹妹;年龄大了以后,我就把我的学生当作我的孩子。”物理专业的学生中不乏一些怪才、俊杰,其中有一个聪明而犀利学生经常在各科老师的课堂上提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不少老师感到棘手。黄老师课上,这名同学又照例向黄老师发起了“挑战”,却被黄老师轻松化解了。从此,这名同学对黄老师崇拜不已,只要有老师的课就一定会去听。在黄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一批批杰出的学生被培养出来,其中,在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任教的王大理、崔光磊两位老师,已是教授、硕士生导师。对他们来说,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黄老师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在教学方面,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黄老师‘一对一’的辅导,这种以师带徒式的‘传、帮、带’,让我快速成长起来,应该说,我在三尺讲台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黄老师的心血。”王大理老师如是说。让他十分感动的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学名师,竟在他参加青年教师讲课复赛时冒着大雨提前赶到赛场,亲自帮他熟悉场地。“我永远忘不了,在成都那40多度的高温下,黄老师仍冒着酷暑,全程陪我参加完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王大理动情地说。正是在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与指导下,师生间亲密得就如同一家人。
“一份辛苦一份才”
黄老师在教学和培育学生方面有着不凡建树,同时,他的科研学术成果也令人称道。1986年以来,黄老师一直在积极开展理论物理和原子分子物理方面的科研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同时先后主持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加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和“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als”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这样高产的科研成果,必然需要专业的学术素养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一年365天,除了必要的节日如春节,黄老师都呆在自己的办公室,这里俨然成为黄老师的第二个家。“学界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科研无假期,所以不管是周一还是周日,只要学生找我,我都在办公室。”黄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就是华罗庚先生的那句“一份辛苦一份才”。王大理老师回忆说,十几年前一个炎热高温的夏天,去拜访黄老师,一进楼门,就看见黄老师正坐在楼梯通风口处,趴在一张临时支起的小桌上,聚精会神地埋头研读一大堆资料,根本顾不上擦去身上黄豆大的汗珠。也许,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耕耘,黄老师才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吧。
悠悠三十四载岁月,虽乌发渐露银丝,额头雕刻纹路,背脊日显弯曲,但是黄时中教授热爱教学事业与科研工作的心却愈燃愈热,如孩童般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中上下求索,用治学授业的热情、传道育人的深情、为人待物的温情感染着每一个人。(校记者团 孙伟伟 邵牧艺 董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