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教研团队是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我校以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敢为人先、潜心教研的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教学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强的人才梯队。这些优秀教研团队在培养青年教师、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科教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为此,本网特开辟专题,展示各学科优秀教研团队风采,敬请关注!
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安徽赛区复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安徽赛区复赛在安徽财经大学举办。安徽师范大学派出的代表队,在赛场上沉着应战、充分发挥,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或破立结合,最终取得了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好成绩。一年一度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与“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全国性的公益赛事,这在全国高校热爱英语的大学生中也是一大盛事。然而,精彩表现幕后是不为人知的默默奋斗,优秀成绩背后是外国语学院“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指导老师的辛勤努力和无悔的付出。
客车里的演练:师生凝心齐奋战
2014年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安徽赛区复赛在安徽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比赛前一天,开往蚌埠的两辆大巴车上始终安静不下来,参加演讲比赛的同学们和老师进行口语练习,参加写作比赛李泽兵和我校其他选手一起构思着明天赛场上可能出现的作文题,拿起笔记本电脑噼里啪啦地快速打字。“这句不行,要改成复杂句,断句的点要掌握好。”、“开头要吸引人眼球,我来帮你改。”老师和同学在客车上一直没闲着,抓住每一分每一秒进行比赛演练。在宾馆休息了一夜后,李泽兵和我校其他选手带着老师的叮嘱,满怀信心地开始比赛。
写作比赛现要求所有的参赛选手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两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指导老师之前对李泽兵的写作进行了指导和练习,但是初次参加比赛的他还是很紧张。“当时我手心全是汗,看到别人都在快速打字,我一下子就慌了。”想起客车上的演练,想起老师们的叮嘱,李泽兵迅速调整好心态,正式开始比赛。李泽兵在作文结构和文章语言上较为出色,虽在打字速度上比其他选手慢了很多,但他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比赛。“其他的选手打字很快,而我几乎是一个一个字母敲出来的,没来得及检查,这是失分的一个因素吧。”从比赛的考场里走出来李泽兵有些“晕乎乎”的,一场省级比赛就这么结束了,他的头脑中似乎还是文章的内容,还是那噼里啪啦的打字声。在回校的路上,指导老师胡织女安慰李泽兵说:“没关系的,作为大一新生就能够参加这个比赛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要太看重名次和荣誉,过程的努力最重要,无论结果怎样,这次比赛都是你学习道路上的一个经历。”
同去参赛的董倩则显得有些“忙”,她不仅要参加写作比赛,还参加了演讲比赛。在准备定题演讲的过程中,董倩和指导老师窦玉玉几乎天天都要讨论。董倩将自己写好的演讲稿给窦老师看,窦老师及时帮忙修改指导,耐心地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董倩再发给窦老师。经过反复打磨,董倩的演讲稿最后终于敲定。董倩说:“窦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在一遍又一遍改稿的过程中,我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演讲比赛的主题是“Change the unchangeable”,相对于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对自己的挑战更加大。在比赛之前,我校参赛选手反复进行头脑风暴式的高强度训练,以提高反应能力。回忆起比赛经历,评委点评环节让董倩记忆犹新: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评委老师用英语指出了她的问题,但董倩由于紧张,没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话,露出了困惑的的眼神;而新加坡老师的中文不是很好,不能完全用中文表达自己的建议,但她还是慢慢地讲给董倩听,用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努力让董倩理解。“我没想到她能这么认真地给我提建议,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比赛过后,董倩觉得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赛经验也得以丰富,甚至萌生了在学校创办英文辩论社团的想法,她希望可以通过努力,带动更多热爱英语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对此,她的指导老师窦玉玉说:“你的想法很好,加油去做吧!”
赛场上的荣誉:锐意进取促成长
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竞赛徽赛区复赛中,外国语学院教师翟红梅、邱少波、胡织女、窦玉玉和外籍教师Mr. Nogueir担任我校参赛选手的指导教师,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2012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韩文锴荣获演讲比赛二等奖,2013级师范英语专业董倩荣获三等奖;2011级英语专业董蓓同学荣获写作比赛二等奖,2014级教育学专业李泽兵同学荣获三等奖。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杯”的各项英语比赛,每年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2011级英语专业的陆雪砚在大一和大二时都参加了“外研社杯”演讲比赛,分别取得了全省二等奖、三等奖的佳绩。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陆雪砚对自己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她回忆,那时的自己还是大一新生,凭着自己对英语的热爱报名参加比赛,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全省第十一名。她的专业是英语,又有两年参赛经验,经常将自己的体会与参赛的学弟学妹分享。她说:“演讲比赛锻炼的是大家的口语能力,在平时大家可以多看一些英美剧,仔细分辨里边的语音语调,并且研究外国人说话的思维方式,身临其境才可以学好英语。”陆雪砚的同学董蓓参加了辩论赛和写作比赛,董蓓觉得辩论赛比演讲比赛更加具有挑战性,辩论赛采用的是英国议会制赛制,参赛选手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水平,更要有极强的思维应变能力,若是有一个环节跟不上节奏,整个比赛的表现都会大打折扣。
外国语学院的谢娅娳老师从2005年开始担任“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的主要负责人,谢老师说:“这个比赛受到各个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我校学子的成绩一直很好。这个比赛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但是,谢老师也表示,我校参赛选手虽然在省内取得了佳绩,但是与其他省外高校相比还有一些的不足。“我们的选手台风好,不怯场,这是他们的一大优点。可表现出色的选手往往并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能力虽然略胜一筹,但是在知识储备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今后我们会在这方面上对我们的学生多加辅导,相信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越优秀。”
靠汗水浇灌,用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我校师生凝心协作、共克难关,在比赛中一次次超越自我。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新老生之间交流分享,“传帮带”既是大赛经验的传递,又是真挚情感的建立。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次比赛,我校学子还能再创辉煌。(校记者团曹青青 宋一墨 刘雨茜 董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