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激励广大党员师生为推进“三大行动计划”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党委决定选树、宣传一批在推进学校“三大行动计划”中的党员先进典型,努力在全校形成发现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现推出党员先进典型风采(一)。
文学院 汪红艳
汪红艳,文学院教师、语言学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领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创先争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成才。担任语言学党支部书记以来,汪红艳带领支部成员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根据支部特点开展党建工作,将支部工作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结合,把支部建在基地上,形成校级优秀案例,语言学党支部2021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获评省级样板支部。把教书育人作为使命和责任,担任汉语桥协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校级特等奖,大创项目获得校级一等奖。每学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达10门及以上,认真备课,2018年获校首届“三全育人”最美教师称号,2023年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4年获校首届微党课大赛一等奖,两次获得校教学优秀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艳秋
作为青年教师和党支部书记,孙艳秋长期坚守在教学和学生工作第一线,将“支部党日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融合是她的工作理念,瞄准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开展特色支部活动;5年来共承担本硕2个层次、8门不同课程的授课任务,年均教学工作量460.87教分;作为研究生辅导员,她注重从思想理论教育引领、党团和班级工作、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就业指导等多个维度共同为学生的思想成长、专业成长、生活成长和能力成长保驾护航;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负责人,她带领的课程组工作中始终注重将知识教授和品格塑造、行为指导相结合,将教材基本知识点与社会时政热点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方法,主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第二参与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被评为202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
法学院 赵怀娟
赵怀娟,法学院教授,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她是安徽师大社会学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全面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硕博士学位点申报、本科专业与学位点评估、一流专业建设点申报等重要工作中。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扩大了安徽师大社会学学科和专业在本领域的影响力。她每年讲授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3-4门,备课充分、教风朴实、态度严谨,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带领本科生团队获得“挑战杯”竞赛国家一等奖、“创青春”大赛安徽省金奖(全国铜奖),指导研究生团队在全国社会工作案例大赛中2次获评“百强案例”、优秀论文一等奖。她以学科建设为己任,厚植专业情怀,参与省内社会工作标准的制订,承担社会服务的评审和督导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入选省养老机构等级评估专家库、省社会工作专家库、市民革第14届委员会智库、市社会组织专家库等,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政府委托课题,撰写的多项研究报告得到决策部门的采纳。
经济管理学院 徐飞
徐飞,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财务会计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会计学专业负责人。徐飞高度重视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发展,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与学科科研,带领支部开展了“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之‘红色财会’党员沙龙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党建+业务”活动,增强了党支部服务师生的能力与服务成效。近五年,徐飞在学术研究方面不断进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学科领域权威刊物《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管理》《管理科学》等发表高水平成果,先后入选财政部财会高层次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项目。指导学生在SCCI\CSSCI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人次,指导2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教学成果入选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牵头组织了华为慧通校企合作班、祥源文旅订单班、顺丰速运订单班,选拔110余名本科生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与实践教学,提升本科生实践育人成效。
音乐学院 耿劲松
耿劲松,音乐学院党委委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9年的教学实践中,耿劲松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工作理念,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自我要求,多年来,承担了三个研究生年级和四个本科生年级的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党委委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党建工作,联系并指导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组织生活。在教学方法上,他积极寻求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努力从传统经验式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走向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教学法,妥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史论学习。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老教师,他始终以学院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学院的人才培养为己任,积极发挥教学中的传、帮、带“领头羊”作用,担任硕士生导师以来,共培养了40余名硕士研究生,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师范技能比赛奖项,指导学生参加本科生论文大赛。
美术学院 郭兵要
郭兵要,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雕塑专业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雕塑作品曾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等,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在第八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中获得银奖,2020年获得中国雕塑学会年度先进个人。主持国家艺术基金等省级以上项目10余项,曾获安徽师范大学科研新秀、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郭兵要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振兴和学科振兴一线,悉心为大学生成长护航,借鉴专业美院及艺术学院先进教学和科研经验,树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办学理念,不断将徽州地域传统文化转化为科研和教学成果。坚持“以展促教、以教促进”人才培养理念,多名同学入选省级以上展览,一名学生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近三年雕塑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达100%,2024年考研录取率为46.15%,创历史新高。
历史学院 丁修真
丁修真,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教师党支部书记,安徽省社科界青年学者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师范类认证专家,入选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推进基础教育振兴方面,他组织完成历史学师范专业认证、暑期小学期等工作,牵头开展安徽省历史学师范生技能大赛、科研论文大赛等专业赛事,主持成立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坊,拓展省内外实习基地40余所。近三年,历史学院学子包揽全国各类师范技能竞赛一等奖。作为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参与省内外十数所高校认证评估工作。推进学科振兴方面,近三年,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委托专项1项、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杰出青年项目1项,连续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二等奖。获聘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获省优秀青年导师称号。
教育科学学院 路宝利
路宝利,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高等教育学科点负责人。他深耕教研一线,不断用行动践行“为学,为事,为人”的师者初心。他重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教育学科置于时空转换中把握其逻辑,把握教育的民族性与本土教育的优秀传统,树立教育学立场的同时,引发学生对于教育复杂性的关注。他尊重爱护学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导师,每周组会,他询问读书进度并答疑解惑,提醒学生“要对学术常怀敬畏之心”“身体是第一位的,要养成一生运动的习惯”“你们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他厚植职教情怀,坚守初心引领团队成长,“为职业教育做一件实事”,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牵头组建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团队,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实现安徽职业教育学硕士点突破,积极参与长三角职教师资创新发展联盟工作,为安徽师范大学参与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发挥纽带作用。
外国语学院 黄焰结
黄焰结,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分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比较符号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他一直以来将对英语(翻译)教学的热爱与教书育人的使命融合起来,发挥了一名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致力于外语学科的振兴,在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翻译》上发表文章,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翻译史研究方法》,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发展和学术交流等事宜,利用翻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学术身份,积极促进我校外语学科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和合作。他始终致力于英语专业教学,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不断研读专业理论和教育著作,反思教学活动,近三年,他承担了《笔译》《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翻译理论研究》《科教文献翻译》《学术写作》等多门本硕课程,担任15名英语专业本科生指导教师、11名研究生导师,指导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指导学生在韩素音全国翻译大赛获优秀奖、在省翻译大赛中获一等奖和“翻译之星”称号。
体育学院 郝利玲
郝利玲在36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以“认真、严谨、进取”的工作态度,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教师标准要求自己、教育学生。曾获学校“三全育人”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巾帼标兵、教学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作为“双带头人”她带领党支部入选“党建领航”计划和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推进“阳光体育”工作品牌,疫情期间带领支部团队完成大中小学生居家系列健身指南(教育厅在全省推荐推广)、教工居家健身指南等。她爱岗敬业,课余时间不断潜心钻研教材,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并积极与青年教师“手拉手、传帮带”,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各级基本功大赛上拿到优异成绩,完成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啦啦操》系列节目展示的视频录制任务并在全国职工中广泛推广,带领教工队代表省文教卫系统参加“健康中国我行动 ”全国广播体操工间操云比赛获全国两项金奖。她针对生活和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用心用情做好结对帮扶,关注学生们身心健康,被学生亲切称为“我的郝妈妈”,用实际行动践行“大学生护航计划”。
新闻与传播学院 罗铭
罗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学校“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在学院党委指导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护航路径,坚持学生身心健康第一的原则,用心用情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逐步摸索出“两个机制”(沟通与反馈机制、预警与帮扶机制)、“三个关注”(关注学业进展并提供智力支持、关注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帮扶、关注生活状态并进行情感关爱)工作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他不断扩大课程思政场域,教室、食堂等场所都能看到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场景,课堂讨论、课后交流、社交媒体等是他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他始终把遭遇困境的学生放在心头,帮助学业困难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重点关注挂科学生,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帮助联系用人单位进行就业直推,创造就业机会,组织策划“广告师生畅享会”“广告尖兵特训营”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提高心理韧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目标、坚定前行,确保不因特殊原因而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