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鼓励大学生发现身边榜样、重新认识同龄人生存状态和价值追求,实现大学生教育自己、启发自己、鼓舞自己的目的。它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扶贫济困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经校团委推荐,团省委审核,我校社会学院2007级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王成胜、教育科学学院2005级教育技术专业陈静获得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候选。组委会在占座网(投票地址http://www.zhanzuo.com/index.php)开辟专题主页,供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参与投票,投票结果将作为最终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希望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和团员青年予以关注,并积极参与投票,投票起止日期:
2008年
1月
5日
至
1月
20日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共110名,从获得提名的150名候选人中经全国大学生网络投票差额选举产生。得票前110名的候选人,如在公示期间未发现重大问题则自动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共10名,由活动评审委员会成员从网络得票前30名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推选产生。其余的800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王成胜,巢湖市居巢区坝镇乡山脑村人,
1983年
5月
1日
生。家境清贫,双亲均系文盲,父亲现年63岁,以耕田为业,勤劳持家;母亲现年53岁,一目失明,基本丧失户外劳动能力。2003年7月以477分的高考成绩考取巢湖学院。2007年以英语60分、总分345分的成绩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王成胜的事迹被《新安晚报》、《大江晚报》等媒体相继报道。2007年11月荣获《大江晚报》组织评选的“第二届伟星杯芜湖十大平民英雄”光荣称号。
陈静同学,男,汉族,共青团员,1984年出生于宿州陈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6年暑假一开始,陈静同学就只身一人前往贵州大方县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当年徐本禹义务支教的地方支教。在22天里,他克服不可想象的困难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同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贵州返校后,他先后从自己获得的奖助学金中拿出2500元寄往狗吊岩村,帮助失学的查会、查丽两姐妹返回课堂,资助其父因意外事故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康胜美同学度过难关,另为康胜美、王松宇两同学预备2000元,待其考取高中后资助他们。
2007年
12月
19日
,为民小学康胜美同学打电话告诉陈静她父亲病情恶化的消息,陈静又毫不迟疑的从芜湖市颁发的奖金中拿出1500元寄给了康胜美。同学知道此事后,不禁被陈静的精神和事迹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也纷纷主动为为民小学的孩子们邮寄学习、生活用品、现金……2007年10月,他被学校授予“十佳大学生”光荣称号。他的事迹在《芜湖日报》(
2007年
11月
10日
A2专版)、《大江晚报》(
2007年
12月
18日
)、《芜湖新闻网》和《安徽师大网》专题报道。2007年12月被芜湖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芜湖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