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编者按 “签了,签了,老师我签了!”张明月,安徽师范大学2025届师范专业毕业生,日前刚刚通过各项选拔考核,与安庆市第一中学顺利签约,成为一名在编教师。“签约完,我就给我们辅导员发了条信息,特别感谢学校这四年的培养”。
回顾大学四年,张明月直言,最高效地培养和提升自己师范生专业能力的非“暑期小学期”莫属。“那段时间里,我通过观摩名师授课、模拟授课,亲自站上讲台,在一次次尝试中积累实战经验,建立自信心,这才让我在找工作面试时能够游刃有余”。 这个夏天,在安徽师范大学校园里,张明月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着。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作为安徽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母机”,安徽师范大学始终聚焦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培育优质师资人才,通过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围绕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着力打造金牌教练、金牌教案、金牌师范生“三金”工程,而开设“暑期小学期”这项创举就是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
安徽师范大学“暑期小学期”为师范生“充电”一桥飞架 连接的是课本与讲台

“暑期小学期”课堂日常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陆续有学生走出教室,奇怪的是很少有人往寝室方向走,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来到教学楼其他空教室里,或做无生课堂练习,或架起一部手机独自录课。不一会儿,原本空荡荡的教室里都亮起了灯,响起了说课的声音。 一遍遍地试讲,一遍遍地打磨。过去的半个月里,这样的场景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反复上演。为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帮助师范生毕业后顺利站稳讲台,自2023年开始,该校每年暑期都会开展师范类专业“暑期小学期”活动,今年已是第三期。自第三期“暑期小学期”启动以来,来自全校4个年级、11个学院、45个专业的2672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一起进行全方位的“充电补能”。
定制实战课培养“金牌师范生” “接下来是棍球模型的演示,大家看好了,我们先将棍子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上小球,然后转动起来……”日前,该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特聘教授,滁州实验中学校长、中学物理名师胡忠国在“暑期小学期”的课堂上现场演示绳球模型和棍球模型,该授课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不少网友称赞道:“将物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人一看就懂,这样的物理课有趣、有干货!” 而这正是胡忠国设计教学内容时的初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胡忠国说。 据介绍,聚焦“入职顺、适应快、潜力大”的优秀师范生培养目标,“暑期小学期”期间,每周通过1名特聘教授“课堂讲授、实训指导”,X名校内导师辅助训练,1名辅导员协调统筹的“1+X+1”“暑期小学期”实训模式,在知行反复转化中,帮助师范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传授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力争培养出“学科核心素养高、课堂教学能力卓越”的“金牌师范生”。 在具体教学内容上,第三期“暑期小学期”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要求,新增了小学、初中学科知识,学科专业涵盖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等,强化师范生全学段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外,该校还依托微格教室、智慧教室、赭麓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和赭麓云课堂(直录播平台)等实训条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师范生课程、人工智能辅助师范生备课,以及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实训等三个方面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师范生培养全流程,引入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建设师范生备课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贯穿师范生实训“学习——实践——评价——反思”全流程,加强人工智能素养、信息技术等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期小学期’活动,真切感受到这是一次难得的专业成长之旅”。在经历数周的学习后,该校数学与统计学院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本科生李若楠感慨道,此次学习不同于日常课程,“暑期小学期”聚焦师范生核心技能,特聘教授围绕教学设计、概念课与原理课讲授等内容,毫无保留地分享前沿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为自己打开了数学教学的新视野;带训老师们认真负责,从PPT课件的制作到公式排版的规范要求,让大家逐渐养成了严谨的逻辑思维,也深化了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干货课堂涵养站稳讲台底气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各种色号的标注,无不见证了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3级化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张岩的成长。 “‘暑期小学期’为我打开了一扇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之窗’。跟着优秀的化学名师学习如何备课、授课,我摸到了真实课堂的脉络。它就像一座桥,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真实的讲台连在了一起,给了我比考试分数更珍贵的东西——那份未来能站稳讲台的底气”。张岩说,这次学习,让自己在实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道路上又近了一步。 7月21日中午,该校外国语学院2023级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崔彤彤又一次走进空教室,对着空荡荡的台下进行无生课堂的复盘演练。在上周的试讲中,她大胆将多种思维图示融入设计,赢得了台下教授们的一致肯定。“教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近距离指导悉心又亲切,让我对如何站稳三尺讲台拥有了更坚实的信心”。崔彤彤说,连日来,从教案撰写到试讲展示,再到名师针对板书设计、提问技巧的精准点评,总能让自己发现“教”与“学”间衔接的新盲区,在一次次打磨中实现了认知和教学实践的新突破。 与崔彤彤有着相似体会的还有文学院2024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张笑盈。“在实训课的训练中,老师们一对一的点评让每一次挑战都变成自我成长的阶梯。这些学习经历让我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更有信心,也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张笑盈信心满满地表示,“暑期小学期”的所学所得将成为自己学习路上的宝贵财富。 看到学生们的努力和成长,特聘教授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走进‘暑期小学期’,最直观的感受是学生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无论是教育理论探讨还是实验设计,总能感受到师生间活跃的思想碰撞,他们不会满足于流于浅表的知识灌输,常常会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令人振奋。期待安师大的学弟学妹们、未来的教学名师们,做扎根教育教学大地的有理想的实践者!”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汪明欣慰地说。 “我已经连续三年来授课,每次都被同学们放弃暑假休息时间,不畏酷暑,积极投身学习的热情所感动。上课时同学们都很认真,课后还有很多同学积极与我交流讨论,这种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期待正在成长中的‘金牌师范生’们加强学习、苦练内功、不断进步,早日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国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数学与统计学院特聘教授、合肥市教科院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良骥笑着说。
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师范生 对于阜阳师范大学师范生吴月格格来说,过去两周的体验是新鲜的——与来自其他学校的94名优秀师范生一起走进安徽师范大学的“暑期小学期”,共同提升教学能力。 原来,作为拥有近百年校史的师范类院校,该校主动扛起基础教育振兴的大旗,率先在全国推动师范生培养改革,着力打造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安徽样板”。除本校学生参与外,今年“暑期小学期”还邀请了82名对口帮扶学校的教师,以及来自阜阳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的95名优秀师范生参与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在研读教材、设计思路、撰写教案、课堂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对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站好讲台’的成长之路更有信心”。吴月格格说,学习中,老师们精湛的课堂把控和教学设计给予了自己极大的启发,他们巧妙融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既还原教学情境又清晰展现教学思路,示范了如何做到“例子新、知识精、思路清、教法行”。说罢,吴月格格再次竖起了大拇指。“课程设计专业性强,教学模式很有创新性,内容贴近教学实际。”谈起此次学习的感受,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地理教师周贺新直言这些都是以往的课堂上所缺乏的,“我会把这次所学带回学校,和同事们共同成长!” 目前,第三期“暑期小学期”已进行过半,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热情依旧不减,仍积极参与到每一天的学习和实训中。在特聘教授和校内导师的指导下,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受教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纷纷表示,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未来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该校“暑期小学期”已累计服务近万名师范生,覆盖全校14个学院、55个专业,并与多所帮扶中学及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逐渐形成“师范生培养安徽模式”的品牌效应。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青年报】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2491&CurrSid=24433&newsid=6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