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为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组织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
高校思政网开设“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专栏,集中展示各行动单位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强国行”专项行动工作中的先进做法与典型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小课堂+大课堂:创新提升思政引领力
谱写教育强国“新”故事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教师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党支部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自入选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以来,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深耕学科专业特色,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高校思政课课堂主渠道,发挥高校教师教科研优势,积极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小课堂”,不断拓展社会“大课堂”,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奋力谱写教育强国“新”故事。
党支部现有党员21人,其中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15人,党员中高级职称占比75%,现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1人,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省宣传和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7人次。

01
科研赋能高校思政课提质“新”动能
党支部注重把支部建设同业务工作相融合,强化科研赋能,高质量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并向同类型高校进行辐射推广。依托现有的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通过设立“工作站”的方式,积极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活动,先后在九江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建设“思政名师工作站”,协同开展备课指导、科研辅导等活动。依托本教研室开设的国家级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拉手集体备课,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芜湖学院、皖南医学院等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党支部成员积极拓展学界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并就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引入教科研理论与实践中,利用AR、VR技术,建成虚拟仿真实验室,完成“人工智能前沿伦理研究”“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等前沿课题”等课题近10项,率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智慧教学实践。入选“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项目以来,党支部成员新增国家社科项目3项(重点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编教育部《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举办全国伦理学年会、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高峰论坛,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篇,被采纳国家级资政成果3项。

02
畅通帮扶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新”通道
党支部发挥学校教科研经验优势,积极帮扶地域及全国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面向大中小学生等不同对象,周期性开展各类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近10万份,形成了10余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其中被中共中央教育领导小组、中宣部等省部级领导单位采纳5份,为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借鉴。通过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开展思政教学“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30余场次。党支部成员深耕教材研究,3人主编并参编教育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学生和教师用书各1册,开发教辅2册。利用教材开发和研究的经验,王习胜、杨希、戴家芳作为部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参编成员,积极深入中学教学一线,为初中、高中思政课教师开展各类讲座、辅导近30场,积极助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支部党员9人担任学科教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以及教师队伍培养。依托学科教学思政学位点,近两年为长三角地区输送基础教育教师30余人,通过教学竞赛孵化优秀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近100份。党支部作为“安徽省青少年研究会”常设单位、秘书处所在,依托研究会,常态开展省内外青少年研究活动,近两年组织“新时代雷锋精神”“青年挺膺担当”“长三角青年教育发展研究学术交流会”等学术交流研讨活动5场,逾千人次参加。

03
开拓共建社会大思政课堂“新”局面
党支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拓展社会大课堂的号召,与省内、省外的样板支部实现联动,与企业、基层社区、乡村党组织结对开展党建联学联建,积极拓展社会大思政、大课堂、大平台建设。入选项目以来,党支部实现了与湖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嘉兴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等近10所同类兄弟院校的党支部结对联建,在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支部创建等方面交流经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党支部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特色,与华安证券公司、芜湖奇瑞汽车公司积极搭建思政工作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建立“思政大讲堂”“青春思政课”等载体,邀请党支部成员、党的二十大代表路丙辉教授及其团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企业活动20余场、2000余人次。党支部注重与基层社区开展党建联学联建活动,先后与芜湖市经开区、万春街道等基层社区开展理论进社区活动10余场,同时发挥高校智库作用,为街道公共服务空间适老化建设、开发区城乡融合建设等提供智力帮扶。党支部还注重加强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交流互动,与滁州市大墅镇党委结对联建,带领大学生下沉乡村一线,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服务。党支部积极拓展“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育人模式,坚持20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育人,实现了支部教工党员全员、全过程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全国“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育人先进集体,经验做法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党支部探索出以“小课堂+大课堂”工作模式,激发思政引领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的建设思路。未来,党支部将积极发挥样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协同化开展党建联建、科学化提供教育服务、精准化推动科技赋能、常态化深化实践育人,以更强思政引领力,谱写更多教育强国“新”故事。
原报道阅读链接:【高校思政网】https://mp.weixin.qq.com/s/7AhzlNl8dYOhPDyRY8x-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