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大思政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把握主导权,构建实践育人大格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社会实践深度融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实现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一是强化系统设计。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政课必修环节,单列实践教学学分,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构建“日常+暑期+寒假”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马院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学院主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二是整合优质资源。突破传统课堂时空局限,建设“校地联动、产教融合、家校协同”实践育人共同体。联合革命场馆、重点企业、示范社区、美丽乡村等主体,共建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统筹线下实体场景与线上虚拟空间,打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实践教学平台。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实践育人成效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列入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和监督考核内容,建立责任清单,强化督导问效。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引领作用,组建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理论—实践—反思”闭环育人模式,推动形成“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化”的良性循环。
拓展主渠道,推动思政课堂大改革。按照“专业化建设、课程化管理、全员化参与、基地化运作、项目化实施”的标准,系统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第一,拓展教学场域。坚持“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原则,推动校地共建红色教育基地、校企共筑产教融合平台、校军共育国防教育阵地、校馆共创文化育人空间、校村共拓乡村振兴课堂,形成“课内课外贯通、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域育人体系。第二,创新教学内容。深入挖掘鲜活实践素材,将新时代伟大成就转化为生动教材,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内容纳入特色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育人资源,开发兼具思想性和时代性的“行走的思政课”金课集群。第三,升级教学方法。坚持把学生参加实践和教师指导实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田野教学方法”,以沉浸式体验深化情感认同,以互动式研讨促进思想碰撞,以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以任务式驱动强化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情理交融”。
建强主力军,优化培根铸魂大师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着力打造“专兼结合、内外互补、多元协同”的实践育人师资体系。一要实施“名师领航”工程。推行“思政课+专业课”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遴选教学名师组建实践教学指导团,推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一次示范教学、每季一次专题研讨、每年一轮成果展示”工作法,推动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二要深化“朋辈示范”计划。实施“青马工程”实践育人专项,聘任社会实践“小先生”,建立“1+N”传帮带机制,开展“微调研”形成实践报告,组织“微宣讲”传播党的声音,制作“微课程”共享实践成果,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育人模式,实现实践育人的代际传承。三要构建“社会导师”矩阵。坚持开门办思政课,选聘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担任社会实践导师。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寻访奋斗者”等主题实践活动,搭建学生与时代楷模、学术大家、大国工匠等各领域优秀代表互动交流平台,拓宽育人视野,提升育人实效。
唱响主旋律,书写立德树人大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社会大课堂讲清“国之大者”、阐明历史大势、回应青春之问。首先,以案例分析回应现实关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说服力和时代感的实践案例,通过“案例采集—分析研讨—理论提升—实践反馈”四步教学法,深入剖析问题背景、应对举措与成效挑战,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其次,以对比研究彰显制度优势。科学设计实践路线与观察视角,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现实”纵向对比,理解发展成就的来之不易;通过“中国—世界”横向对比,揭示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与中国智慧的全球价值;通过“区域—全局”协同对比,凸显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多维立体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最后,以基层观察诠释价值真谛。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一线跟访社区工作者、访谈科技工作者、记录普通劳动者、追踪志愿奉献者,通过“观察—记录—研讨—升华”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生动实践,在“见人见事见精神”中实现从情感共鸣到理性认同的价值跃升。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508/19/node_06.html#c110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