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新华网】特殊的“社会实践”:安徽师大学生党员抗洪掠影

  • 时间:2016-07-1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张鑫

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安徽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安徽师大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奔赴抗洪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为人生中一次特殊的暑期“社会实践”作答。

投身抗洪成假期“实践”

    像往年一样,未到七月,安徽师范大学的师生已经开始筹备青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了。暴雨来袭让一批批青年志愿者队伍改变了实践计划,转身成为抗洪救灾服务实践团队。学校“零壹助梦”实践队在暴雨引发的洪灾来临前,一直在准备着以“平民电脑学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灾情发生后,17人的团队心意相通,迅速“变卦”,直接赶往宣城加入防汛救灾志愿者队伍。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调研”团队原计划在芜湖等地开实地调研。灾情发生后,团队指导老师杨穆龙,召集团队成员商量调整实践方案,“没想到,学生们和我想的一样,大家立刻决议将团队改为临时应援队,并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棠梅小学安置点,成为志愿帮扶后勤队伍。”

情系灾区 无论何处都能“勇敢担当”

    危急之时见担当,抗洪救灾期间,学校实践团队党员走在前头当先锋,诠释了青春责任与担当。 “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在泥泞艰险的道路上共同顶风冒雨前行,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关键时刻,必须站出来。我们搬运救灾物资、照顾转移安置灾民是本分所在。”“因为还是学生,防汛江堤上不了,但后勤服务也是战场,也是抗洪救灾的一线,只要是服务抗洪救灾大局的,我都愿竭尽全力。”来自两位学生党员的朴质话语中浸透了他们的担当。

    “爱育新蕾暑期关爱团队”,因暴雨未能按时赶赴宿松开展救灾活动,他们化笔为犁,开展“情系宿松”系列活动,发动师大老师和同学以手写寄语、爱心捐助的形式为宿松送去关爱与祝福。

    在这个夏天,安徽师大的众多师生,或在防汛一线,或在后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平凡,但这一缕“雨后阳光”却格外温暖、灿烂。(王琦)

 

 

原文阅读地址:

新华网:http://education.news.cn/2016-07-18/c_129155921.htm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