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他挺时髦,标志性的一身西装,黑框眼镜,会玩微博和微信,也追热门剧,有时课前还会与学生聊两句剧中故事和人物,年近60岁,与大学生交流却毫无障碍。
也有人说,他很古板,当小学都开始了信息化的教学,当别的教师都在用PPT上课时,他依旧坚持用一支粉笔带领学生推算数学公式,课前坚持手写讲稿,整节课下来不见电脑,只有满满四大黑板的粉笔字,“落后”程度不亚于小学课堂。
他就是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教授束立生,主要教授数学系必修基础课《数学分析》、《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光听这些课程的名字,就会让人觉得很枯燥,然而,他在时髦与古板之间的无缝切换,赋予了这些课程独特的魅力,也让自己的课堂成了众多该校学生大学四年中最期待的。
课前聊热播剧 课上板书教学
10月9日上午前三节课是束立生教授的《数学分析》,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多分钟,教室里便坐满了学生,有学生主动掏出手机调成静音状态。
5分钟后,束立生拎着公文包,抱着一个文件夹走进教室。在扫视一圈台下的学生后,他摩挲着双手,踱着步子到教室中间。“大家‘十一’都是怎么过的?估计有不少人出去旅游了吧?我宅在家里把《花千骨》给追完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一阵唏嘘,大家都很惊讶教师也会追剧,追的还是古装剧。
束立生笑了笑,接着说自己的观后感:“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很羡慕花千骨能拥有杀阡陌那样的感情,但是在现实生活里,像‘杀阡陌’愿意为你们付出一切的人,只有父母、老师,他们对你们的爱是无私的,也不会掺杂任何利益在里面,更不会求你们回报。唯一的希望,就是你们可以飞得更高。”
此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没有人再发出议论声。“叮叮叮……”上课的铃声恰好响起,束立生双手一拍,转身返回讲台,开始上课。
课堂上,束立生手拿粉笔,每个步骤都在黑板上写清楚,有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会用粉笔重点标记。每写好一步,束立生都会停顿一下,给学生讲解。在他的课堂上,几乎看不见学生玩手机开小差的现象,每个人都认真记笔记,紧跟教师讲课节奏。从左上角的黑板开始,到右下角的第四块黑板结束,排列清晰,重难点详略得当。当四块黑板都写满时,下课的铃声准时响起了。
学生说,束老师的课堂一绝就是几乎每堂课都是四块板书,从不拖堂,也不会赶不上教学进度。“上束老师的课根本不需要看时间,老师的时间观念很强,我们上了三学期的课,没有一次是拖延时间的,而且老师的黑板上板书很清楚,哪里是重点,哪里可以延伸展开,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一目了然”。
除了板书,束立生的手写讲稿更是被学生赞为艺术品。以《数学分析》这门课的讲稿为例,这本书有23章,除了最后一章不做教学要求外,剩余的22章内容,每章束立生都做了30页~40页的备课笔记,字迹工整隽秀,页面干净。厚厚一沓稿纸,在系里开会为即将走上讲台讲课的青年教师做讲座时,还曾被院长展示出来,要求每位青年教师仔细学习。
用情教学 用爱育人
从教29年,束立生日复一日的板书教学曾被学生认为不会制作PPT,其实恰恰相反,束立生不仅会,而且技术还很好。“除了第一节课会使用PPT教学,其他时候我都习惯用板书一步一步地带着学生推算,让他们的心跟着我的板书走,事实证明,数学就是要这样教才能让学生更明白”。在束立生看来,PPT教学虽然快捷、美观,但对数学专业而言,不利于学生思考。
为了让大家领略教师的良苦用心,并更深切地体会到手写板书在《数学分析》这门课的重要性,束立生在一年级的第一节课时,会使用PPT教学,新旧知识的串讲让学生目不暇接,而PPT翻页的速度也给大家带来困扰,笔记不能及时摘抄,跟不上课程内容,成了课后大家反映最多的问题。从第二节课起,束立生便开始手写板书,演示证明推导的每一步。
亲其师,信其道。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前暖场、课下交流总是少不掉的,对于受到大家欢迎的热播电视剧,也会抽空“瞄上几眼”,第二天到课堂上和大家聊一聊剧中人物以活跃气氛;加入学生们建立的QQ群和微信,虽然经常“潜水”不发言,但学生的动向他却清清楚楚;学生在朋友圈里晒美食、美景,他都饶有兴致地一一翻看,聊天时偶尔蹦出一两句,学生又惊又喜。时间久了,学生对于自己能被教师关注到、关心着都很开心,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曾经班上的男同学迷恋枪战游戏CS,甚至耽误学习,束立生知道这件事后,没立刻下令禁止大家玩游戏,而是自己在家里了解这个游戏。一段时间后,束立生的等级赶上学生,这时,他把平时爱打游戏不来上课的学生喊到办公室谈话,“我这个岁数都可以达到这个级别,你们这么年轻,打到这个级别不值得骄傲”。他又把游戏和数学结合到一起,“你们买装备之类的,是凭感觉,但这个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来的,数学计算可以帮你们准确测出下次需要购买装备的时间”。之后,学生开始节制玩游戏,并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束立生的教学生涯已有三十余年,风雨兼程,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教学的激情、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当他拿出学生发给他的信息时,备感自豪。2011级新疆籍学生在微信上告诉他,在大家的心中,他一直是个“和蔼时尚的爷爷”,如果哪一天离开讲坛,学生心里唯一的感受就是不舍得。在大家眼中,这位教师既是引路人,又是与他们打成一片的知心人。
原文阅读地址: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078&CurrSid=9795&newsid=3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