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2007年3月27日讯 朱国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在国家“863”高技术项目“葡萄糖异构酶的蛋白质工程”的研究中,她首次获得有意义突变体酶,这是国内蛋白质工程完成较出色的成果之一。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她第一次在细胞水平上重建了35亿年前的古老进化事件,为分子进化机制的研究树立了典范,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很多人认为整天与实验室打交道的生活十分枯燥,但我觉得在揭开谜底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发现很多问题,而且实验成功时的那种喜悦足以抵消一切辛苦。现在的学者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书呆子了。在大学时代我曾经是校排球队的主力,也是安徽省大学生100米栏的纪录保持者。
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关于蛋白质功能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做了两年半。我很幸运,因为在此之前,我的导师和同行在这一领域整整做了15年,只是最后在我手里完成了关键性的突破。记得刚到美国时,一开始还有人说:这个中国女孩会做实验吗?我用行动回答了别人的疑问。2002年是实验最艰难的时候,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时工作到凌晨两点以后。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丈夫每天到实验室接我回家,那时还没买车,两个人在异国他乡的雪地里步行回家,这是那段日子里最温馨的记忆了。凡事只要坚持住,就能取得成绩,这是我的体会。科学实验可能要持续好多年都没有结果,如果坐不住冷板凳就只能半途而废了。
如今我在安徽师范大学工作,师大为我们研究工作投入200万元建了生物大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这在师大是史无前例的,我非常感动,也感到压力很大,只有多出成果、多培养人才才可以回报学校和社会对我的厚望。
【记者感言】:全省各行各业有近5000名“巾帼建功标兵”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也是全民创业行动题中应有之义。
http://web.ahrb.com.cn/misc/2007-03/07/content_447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