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天坚守,1264名学生,8000余公里。
特殊时期,就医紧急。安徽师范大学办公室工作人员刘童标与同事何朝德一起变身司机“大白”,为守护学生生命健康,一次次飞驰在校园与医院间,接送急症学生就医问诊,陪伴学生度过一个个难捱的日夜。
生病不急,大白陪你
刚拿起酒精喷雾给自己来了个全面消毒,一只脚还没踏进家门,微信“叮咚”一声响,刘童标条件反射般一个激灵,把门一摔,掏出车钥匙就往外跑。刚刚,学校通知他要将今天的第11名患病学生送到医院。
4月16日晚,芜湖市新增阳性感染者,城市一夜间按下了暂停键,安徽师大校园内紧急送医需求大大增加。一小时前,刘童标刚离开医院,现在又载着学生回到这里。坐在检验科外与学生一起等结果时,他看了眼手机,凌晨4点,他已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
“两年多,从门诊到急诊,从护士站到检验科,都是老熟人了。遇着特别焦虑的孩子,我干脆就和检验科的护士说个好话,排单的时候就先赶快告诉我结果,让孩子们情绪上尽早松弛下来。”一次次的陪同,刘童标甚至都能背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每天的医护值班表。有护士笑着说:“老刘经常说孩子们在异乡生病,难免害怕,让我们多关照。”
从安徽师大花津校区到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单程7公里,刘童标实际负责时间其实只有路上的20分钟,可他每次出车都至少3小时起步。正如刘童标所讲,如果每个人都只耕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那总有田间缝隙无人填补,而若每个人都能超越本职工作去延伸自己,那么延伸的边角叠加在一起,每个人的工作都能变得更轻松。刘童标用他柔软的爱为学生编织了在彷徨时能够依偎的巢。
千里奔驰,接你回校
作为抗疫一线的坚守者,刘童标也曾有过挺不住的瞬间。
2021年盛夏的一天,刘童标下午1点孤身一人从芜湖出发,去上海定点隔离酒店接回从港澳台地区返校的学生,单程超350公里,全程穿戴防护服。汗水在防护服中肆意蒸腾,燥热升至N95口罩里,使人难以呼吸。从上海返程至湖州地段全程暴雨,汗水又凝结起来,黏腻地附着在皮肤上。
情况越急,手中的方向盘越要稳,这是对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考验。 但是他从未让车上唯一的“乘客”——2018级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学生杨孟轩感受到自己身心上的疲惫。杨孟轩是从台湾来芜湖求学的姑娘,刚经历了14天的隔离,“穿着密封的防护服,我实在难受,头晕恶心,刘老师感受到了我的不适并一直关心我的状况”。
“说句实话,不累、对病毒感染不怕都不是真心话,但我是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这个时候我们不做谁来做?”刘童标说。
心系学生,细嗅蔷薇
何朝德最忙的时候一晚上要连续转运15个学生,一直忙到上午8点才能暂时回家休息。“我就想着不能让学生们受委屈,一定要对得起我的这份职责”。何朝德和妻子都是校园工作者,和学生的长期接触让他特别理解这些在外求学的孩子们。有时遇到经济困难的学生,他还偷偷和医护“讨价还价”,尽量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校园静态管理期间,何朝德经常要城南城北地跑好几个医院为学生买药,“每种药适合去哪个医院买,我都摸得特别清楚了。”何朝德每次买药都细心地记下价格等相关信息,就想着尽量能给学生们省些钱。有的药难买,遇到手续复杂的情况还需要在学校与医院之间来回往返办理医疗信息,何朝德都耐心地积累下经验,“以前不懂这些流程,现在只要10分钟,一定给孩子们把药买回来。”
何朝德怀着对学生的爱护与对职业的坚守一直默默奉献,用细嗅蔷薇的细心与耐心为学生们带来满满温情。(金梦婷 陈玥羽)
原文阅读地址: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47/598194.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