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建党百年的时候,师大复排了《长征组歌》,我有幸得到一张票在大剧院观看,非常震撼!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今天你们顶着高温酷暑,来到我们社区,在家门口的广场上演出,太感谢了!”芜湖市镜湖区健康路社区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竖着大拇指连连称赞道。
“群众需要的,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今年暑期,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惠民”实践团队再出发,他们牢记“文艺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的重要思想,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奔赴省内外20多个地区、单位开展“行政的思政课堂”——艺术惠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坚持师生同台的融合教育模式,将目光对准基层一线,将舞台从剧场音乐厅转向社区广场、田间地头。精心遴选编排节目,通过送演上门的形式,让基层群众享受家门口的高雅艺术,真正让艺术接地气!
“我们在哪演都可以!只要基层老百姓喜欢,他们喜欢才是真喜欢,我们演出的意义才能体现,文艺为民的价值才能以彰显”,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王亚楠说。
团队成员们战高温、斗酷暑,先后走进街道社区、走进老年公寓、走进企业厂矿、走进消防、武警部队,用优秀文艺作品服务人民群众,已完成专场惠民演出达20余场次,受众5000余人。在芜湖的健康路社区、滨江社区、南瑞社区、光华星城社区等,从上至80岁的老年人到下至四五岁的孩童,无一不好评如潮,现场掌声不断!在淮北的敬老院、定远的养老院,老人们自发参与到演出人员的红歌传唱环节中来,唱起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歌曲,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在阜阳利辛的文化广场,与当地的乡土文艺工作者同台为社区居民呈现视听盛宴;团队成员们走进武警芜湖支队、消防支队,为部队官兵送去专场慰问演出,现场欢呼声、掌声不断。
“作品要反映时代要求,要热爱人民”
多年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文艺创作思想,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一边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边要参加原创舞蹈作品的排练和录制,虽然很辛苦,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成长的经历,是一种历练,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只要能为人民群众呈现出最好的文艺作品,能展现师大形象,并能为学校赢得荣誉,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21级舞蹈表演专业的吴紫露说。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艺术实践中心倾力投入。团队成员毫不放松专业训练,将惠民演出作为实践锻炼平台,实现“专业+服务”双促进。专业指导教师以文艺作品要“体现时代要求,反映时代呼声,体现地域特色”为根本要求,积极投身原创作品编创工作,在前期的采风、调研基础上,顺利完成多支原创舞蹈作品的编创录制工作。“每天都汗流浃背,排练服是干了湿、湿了干,老师们从早到晚陪着我们,抓动作、扣表情,嗓子都哑了,真的很感动,这是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我最大的收获!”
“在任何一场的惠民演出中,我们对节目的审核是极其严格和慎重的,每一场的节目单要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重新遴选编排节目形式,调整确定表演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受众的尊重,体现人民的原则,才能更契合惠民演出主题。”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燕杨认真地说。
“希望孩子长大能像你们一样”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阜阳的服装厂车间,面对极为简陋的条件,队员们丝毫没有表现出担忧,搬出乐器、搭好谱架,在闷热的车间举行了一场以“声”入基层,群众享“乐”为主题小型演出,虽然天气炎热,但得到工人师傅们的拍手叫好,成员们的内心却是火热的,这就是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
“你们这二胡咋都拉得那么厉害?我一开始还很犹豫要不要让孩子学个器乐,现在看了你们到表演,我心里的疑问跟石头也都放下了,希望孩子也能像你们这样优秀!”现场一位市民表示。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艺术的魅力在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实现美美与共。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始终坚持教育与艺术两手抓,坚持“课堂、舞台、实践”三位一体联动育人,全力做好文化供给大文章,创新艺术惠民举措,以高雅艺术营造社区美育氛围,让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客户端】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47/916879.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