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2025届物理学(师范)本科毕业生张明月,正式签约安庆一中物理教师编制。在大学四年,最让张明月感触颇深的就是暑期小学期。“名师授课和教学实训的相辅相成,让我的教学能力在反复的观摩、模仿与创新中不断提升,没有这段时光的辛苦磨砺,也不会有最后找到理想工作的收获。”
自2023年起,该校开设的暑期小学期已连续三年为六千余名师范生们全方位“充电补能”,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夯实就业能力 全方位锤炼教学本领
为积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要求,该校有针对性地对师范生们实施“靶向训练”。“同学们,在新课标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维度去设计教学。”在暑期小学期的课堂上,来自西南大学的荣维东教授结合新高考的题型变化和新教材的内容编排,为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们深入剖析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新理念。
学校每年从全国范围内80余所著名中学精心选聘教学名师担任特聘教授,今年还新增了初中、小学学科知识,全面强化师范生全学段教学能力培养。
走上讲台实战演练是师范生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2023级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崔彤彤深有体会:“在当周的试讲中,我大胆将多种思维图示融入设计,实现了认知和教学实践的新突破。从教案撰写到试讲展示,再到名师针对板书设计、提问技巧的精准点评,在课后二次反思修改时我总能发现‘教’与‘学’间衔接的新盲区。教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近距离指导的悉心又亲切,让我对如何站稳三尺讲台有了更坚实的信心。”
像崔彤彤这样的师范生还有很多。在暑期小学期,每位同学都有大量机会走上讲台进行试讲。他们从最初的紧张生涩,逐渐变得自信从容,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对学生反应的应对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对于教学板书、教案撰写等教学基本功,也在暑期小学期中的实训环节不断强化。在每年举行的板书展评活动中,师范生们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精心设计板书布局。地理科学(优师)专业的秦岭同学在备赛过程中,不断练习粉笔字书写,从字体的美观到板书内容的逻辑呈现,都反复琢磨。他说:“作为地理师范生,我深刻体会到板书不仅是写字画画,更是‘空间思维’的直观表达。一笔一画勾勒山川河流、标注气候分区时,就是在脑海中构建、梳理地理格局。练习中让我明白,如何用最简洁的板图板画,把抽象的地理概念‘立’在黑板上,成为学生理解世界的清晰窗口。”
正是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培养,参加完暑期小学期实训展评的 2025届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学生在就业中更有底气。除65名学生升学之外,积极就业的138名学生中,截至7月初考取中学地理教师64人,其中不乏有安庆市第四中学、安徽省明光中学等省属重点高中,较2024届提升5.5%。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该校师范毕业生总数2210人,取得教师从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97.3%,相较前一年增长3.7%。
构建就业进阶通道 系统化培养卓越教师
为了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小学期实战性的技能指导中更注重分层培养。对于低年级的师范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们,更加注重对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应用。
对于即将大四的英语(师范)专业的杨希蕊来说,暑期小学期提供了一个与中学教学实际紧密对接的平台。她参与了基于新高考英语题型变化的教学策略研究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新高考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考查要求,并尝试将这些要求融入日常教学中。这种分层培养模式,满足了不同阶段师范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搭建了坚实的阶梯。
结合小学期,该校还持续开展“金牌师范生”评定工作,通过激励机制甄别和表彰优秀师范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就业机遇。“金牌师范生”评定围绕“情怀、学识、技能”等三大维度,综合暑期小学期成绩、师范专业技能、社会实践成绩、教师教育课程成绩和师范生技能竞赛等五项指标进行。这一评定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情怀培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目前学校已评定并表彰两届“金牌师范生”“银牌师范生”2887名,打造出金牌教案1.0版。对于师范生们来说,“金牌师范生”的评定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获得“金牌师范生”称号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殷雨洁同学感慨道:“暑期小学期是我走上讲台的第一步,经过一个月苦练教学基本功,我克服了当众讲话的恐惧心理,面对不同课题能很快地形成教学思路,这对我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和求职面试都有极大的帮助!”殷雨洁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持续提升自己,在第十三届高校生物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最终顺利签约到浙江安吉,成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
在暑期小学期,该校将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潜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上,老师们引导学生对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命题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新课标要求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探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学校还依托微格教室、智慧教室及“赭麓学堂”“赭麓云课堂”等实训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师范生培养全流程。通过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搭建专属备课平台,实现实训环节“学习-实践-评价-反思”闭环赋能,着力提升师范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数字化教学能力。
开辟就业输送路径 多元化助力高质量就业
该校积极与省内外中学开展合作,为师范生拓展就业岗位资源。在小学期的最后阶段,安学校还与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常州三中等12 所省内外中学负责人签署了“金牌师范生”就业见习专岗协议,将为“金牌师范生”量身定制就业见习岗位,安排专人专岗进一步指导提升就业技能,后期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录用表现优异的“金牌师范生”入职工作。
近两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主动联系省内外各地市人社部门,校领导班子先后带队赴江苏南京、浙江桐庐、深圳等省内外地市新拓展各类用人单位122家,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专业负责人联系回访用人单位453家,开拓招聘岗位近万个。此外还加大毕业生新疆西藏专招、应征入伍、省内16 地市人才招引等就业政策宣传,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就业、留皖就业。
2025届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郭心成就是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的受益者。“2024年10月,我参加了常州市教育局在学校举办的教师招聘专场宣讲会后,常州的生物教师岗位成为我的求职首选,通过参加常州市人才引进的“优才计划”招聘,经过报名、笔试、面试、试岗,一步步走来,终于成功签约到常州市龙城高级中学“。
在学生职业提升方面,学校还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系统开展“职场启航”就业能力提升讲座,同时针对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中学对教师的需求变化,指导师范生使用AI模拟面试、简历优化系统,在简历制作、面试等环节提升求职竞争力。
师范生们凭借在暑期小学期培养的扎实技能和学校提供的多元就业渠道,在就业市场中表现出色。在过去的一年里,该校师范类专业在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在“田家炳杯”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赛事中斩获多项奖项。
安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熊宇杰表示:“暑期小学期是学校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我们聚焦师范生培养核心需求,通过强化技能、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助力学子提升就业竞争力。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小学期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加码赋能,为安徽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从课堂上的名师引路到讲台上的实战磨砺,从“金牌师范生”的培育孵化到就业市场的精准对接,安徽师范大学正以暑期小学期为纽带,让更多怀揣教育热忱的学子从这里出发,在基础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新时代教师的精彩篇章。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青年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018955897082085724&item_id=1101895589708208572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